欧美另类自拍视频二区蜜月|草草青视频在线观看|国模私拍无码啪啪一区二区|激情黄色视频真人在线看

新聞資訊

地質調查巖心鉆探技術規(guī)程


1
范圍 1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
基本規(guī)定 1
3.1 鉆孔口徑系列 1
3.2 鉆孔深度 2
3.3 巖石鉆進特性 2
3.4 鉆探方法 4
鉆探工程設計 5
4.1 設計的基本要求 5
4.2 設計依據(jù) 5
4.3 設計編寫的主要內容與要求 5
鉆探設備的選擇和安裝 9
5.1 鉆探設備的選擇 9
5.2 設備安裝 10
5.3 安裝驗收 11
硬質合金鉆探 12
6.1 硬質合金鉆頭的選擇 12
6.2 硬質合金鉆進技術參數(shù)選擇 12
6.3 針狀硬質合金鉆進 13
6.4 硬質合金鉆進注意事項 13
金剛石鉆探 14
7.1 鉆頭、擴孔器磨料的選擇 14
7.2 金剛石鉆頭和擴孔器的選擇 15
7.3 金剛石鉆頭的合理使用 16
7.4 金剛石取心鉆具 17
7.5 金剛石巖心鉆進技術參數(shù) 18
7.6 金剛石鉆進操作技術要求 19
金剛石繩索取心鉆探 20
8.1 鉆頭和擴孔器的選擇 20
8.2 繩索取心鉆具 21
8.3 鉆探技術參數(shù) 22
8.4 泥漿鉆進操作要求 24
8.5 鉆桿內壁結垢防治措施 24
沖擊回轉鉆探 24
9.1 技術特點和適用條件 24
9.2 液動沖擊器類型 24
9.3 鉆探設備及附屬裝置的選擇 24
9.4 液動沖擊回轉鉆進工藝要求 25
10 定向鉆探與定向取心 25
10.1 技術特點和適用條件 25
10.2 初級定向鉆進 26
10.3 受控定向鉆進 26
10.4 糾斜鉆進 27
10.5 巖心定向技術 28
11 空氣反循環(huán)取樣鉆探 28
11.1 技術特點和適用條件 28
11.2 設備的選擇與配套 29
11.3 鉆具組合 29
11.4 鉆進工藝 30
11.5 空氣介質種類與特性 32
11.6 除塵與消泡 32
11.7 樣品的收集與縮分 32
11.8 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33
12 沖洗液 33
12.1 類型和應用地層 33
12.2 沖洗液常用材料和化學處理劑 34
12.3 沖洗液主要性能指標 34
12.4 現(xiàn)場沖洗液的配制與維護 34
12.6 防止繩索取心鉆桿內壁結垢對沖洗液的性能要求 35
12.7 廢漿處理 35
13 護壁和堵漏 35
13.1 不同地層和應力異常帶的護壁措施 35
13.2 套管護壁 36
13.3 堵漏與止涌 37
14 鉆孔軌跡測量 38
14.1 一般規(guī)定 38
14.2 鉆孔軸線軌跡簡便計算方法 39
15 孔內事故的分類和預處理 39
15.1 孔內事故分類 39
15.2 預防孔內事故的基本要求 39
15.3 處理孔內事故的基本要求 39
15.4 卡、埋、燒鉆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40
15.5 鉆具折斷、脫落及跑鉆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41
15.6 套管事故的處理 42
15.7 孔內落入工具物件的處理 42
15.8 測井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43
15.9 處理事故的安全規(guī)定 43
16 鉆探工程質量 43
16.1 鉆孔質量要求 43
16.2 保證鉆探工程質量的措施 45
17 健康、安全、環(huán)保(HSE)管理 46
17.1 健康管理 46
17.2 安全管理 46
17.3 環(huán)境保護管理 49
18 生產管理 49
18.1 施工管理基本規(guī)定 49
18.2 管理制度 49
19 鉆探施工技術檔案 52
19.1 建立鉆探施工技術檔案的基本要求 52
19.2 鉆探工程技術檔案基本內容 52
附錄 A (資料性附錄)沖洗液化學處理劑、試程序和配漿基本 54
A.1 沖洗液化學處理劑 54
A.2 沖洗液主要性能測試 56
A.3 現(xiàn)場配漿、維護的基本計算 57
附錄 B (資料性附錄)礦區(qū)鉆探工程施工技編寫提綱 59
B.1 前言 59
B.2 礦區(qū)概述 59
B.3 主要鉆探設備配套及現(xiàn)場布置 59
B.4 鉆探工藝方法 59
B.5 護壁與堵漏 59
B.6 鉆探工程質量及保證措施 59
B.7 科學試驗與技術創(chuàng)新 60
B.8 生產組織及生產技術管理 60
B.9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完成情況 60


 
 

 
 
本規(guī)程是根據(jù)GB/T 13908—2002《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及 DZ/T 0078—93《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guī)定》,參考礦區(qū)鉆探、坑探、化探、采樣、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勘查工程測量等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結合地質勘查單位工作經驗編寫而成。
本規(guī)程包括了巖心鉆探工程設計的編制、鉆探方法和設備選擇、通用的工藝方法、沖洗介質及施工守則、鉆孔質量保證、鉆探施工的人身健康、安全、環(huán)境保護和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是不同領域巖心鉆探工程及各種專項鉆探工藝技術方法的基礎性規(guī)程。
本規(guī)程總結了我國巖心鉆探長期實踐的豐富經驗并汲取了大量技術成果,是地質巖心鉆探工程設計、施工、管理、檢查驗收等各項工作的重要依據(jù)和準則。對于不同的勘查對象、勘查階段、勘查目的而有所變更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技術指標,應符合相關的規(guī)程、規(guī)范或通過協(xié)議、合同做出明確規(guī)定。
本規(guī)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提出。本規(guī)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歸口。
本規(guī)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
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王達、趙國隆、肖亞民、陳星慶、湯松然、孫建華、張林霞、劉秀美、戴智長。
本規(guī)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解釋。

 

地質調查巖心鉆探技術規(guī)程

 

范圍

 
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鉆探施工過程所有工序的技術要求及相關管理規(guī)定。
規(guī)程中對“巖心”的界定是廣義的,指能采集到的各類巖石樣品,即除圓柱狀的巖心外,也包括各種巖塊、巖樣、巖屑,故各種反循環(huán)連續(xù)取心也視為巖心鉆探的范圍。
本規(guī)程主要適用于地質巖心鉆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鉆探和油氣井鉆探的小口徑鉆孔施工,可參照本規(guī)程。
規(guī)程適用于孔深 3000m 以內的鉆孔施工。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6722 爆破安全規(guī)程
GB 15848 鈾礦地質勘查輻射防護和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定
GB 50194 建設工程施工現(xiàn)場供用電安全規(guī)范
GB/T 3787 手持式電動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安全技術規(guī)程
GB/T 5005 鉆井液材料規(guī)范
GB/T 9151 鉆探工程名詞術語
GB/T 16950 金剛石巖心鉆探鉆具設備
GB/T 16951 金剛石繩索取心鉆探鉆具設備
GB/T 18376.2 硬質合金牌號 第二部分:地質、礦山工具用硬質合金牌號AQ 2004 地質勘探安全規(guī)程
DZ/T 0032 地質勘查鉆探巖礦心管理通則
DZ/T 0053 液動沖擊回轉鉆探技術規(guī)程
DZ/T 0054 定向鉆進技術規(guī)范
DZ/T 0078 固體礦產勘查 原始地質編錄規(guī)定DZ/T 0088 地質鉆探用鉆塔系列
 
 

基本規(guī)定

 
 

3.1 鉆孔口徑系列

 
地質巖心鉆探口徑系列是鉆探工程最基礎的規(guī)定,依照國際通用的標準采用R、E、A、B、N、

H、P、S 作為代號,規(guī)格代號及對應的公稱口徑見表 1。
 
 1 規(guī)格代號及對應的稱口徑 單位為毫米
規(guī)格代號 R E A B N H P S
公稱口徑 30 38 48 60 76 96 122 150
 
公稱口徑只代表理論鉆孔口徑尺寸,以便于統(tǒng)一鉆具的規(guī)格系列,實際的鉆頭、擴孔器外徑尺寸可根據(jù)不同的鉆進方法和地層情況在合理范圍內確定。
 

3.2 鉆孔深度

 
不同的應用領域鉆孔深度的劃分標準不同,地質巖心鉆探鉆孔深度劃分見表 2。本表僅適用于地表地質鉆孔深度劃分,不適用于坑道內鉆孔、工程地質鉆孔、油氣鉆孔、水文地質及地熱鉆孔等的深度劃分。
 
 2 地質巖心孔深度分級 單位為米
鉆孔稱謂 淺孔 中深孔 深孔 特深孔
深度范圍 <300 300~1000 1000~3000 >3000
 
 

3.3 巖石鉆進特性

 
3.3.1 巖石可鉆性
GB/T 9151 中規(guī)定,地質巖心鉆探巖石可鉆性是巖石被碎巖工具鉆碎的難易程度,即巖石的抗鉆性能,與巖石的強度、硬度、彈塑性、研磨性和結構特征相關。
地質巖心鉆探巖石可鉆性分級采用綜合分級法,是以巖石物理力學性質和巖石局部抗機械破碎能力作為統(tǒng)一定級的基礎,主要以巖石壓入硬度為主,分為 12 個級別,見表 3。

 3 巖心鉆探巖石可性分級

 
 
 
 
 
 
 
 
 
 
 
 
 
 
 
 
 
 
 
 
、
 
 
 
 
 
 
 
 
 
 

 
 
 
 
 
 
 
 
測定巖石可鉆性的方法還有微鉆法、破碎比功法、切槽法等,其指標也可作為確定巖石可鉆性級別的參考。

3.3.2 巖石研磨性

巖石研磨性是巖石對碎巖工具的磨損能力。
巖石研磨性按標準鋼桿研磨法分為三類八等;按標準金剛石桿研磨法分為三類四等,見表 4。

表 4 巖石研磨性分類

 
 
研磨性分類
 
巖石研磨性測試方法
 
按鋼桿研磨法
 
按金剛石桿研磨法
 
研磨性等級
研磨性指標
mg
 
研磨性等級
研磨性指標
mg
 
弱研磨性
1 <5  
1
 
≤1.0
2 5~10
 
中等研磨性
3 10~18  
2
 
1.1~2.5
 
4
 
18~30
 
3
 
2.6~5.0
5 30~45
 
強研磨性
6 45~60  
4
 
>5.0
7 60~90
8 >90
 
3.3.3 巖石完整程度
巖石完整程度分為完整、較完整、破碎三類。
 

3.4 鉆探方法

 
3.4.1 鉆探方法的主要類型
按機械碎巖方式分有回轉鉆探、沖擊鉆探、沖擊回轉鉆探等;按碎巖工具或磨料分有鋼粒鉆探、硬質合金鉆探、金剛石鉆探、復合片鉆探、牙輪鉆頭鉆探等;按獲取巖心的方式分有提鉆取心、繩索取心、反循環(huán)連續(xù)取心取樣等;按沖洗液類型分有清水鉆探、泥漿鉆探、空氣鉆探等;按沖洗液循環(huán)方式分有正循環(huán)鉆探、反循環(huán)鉆探、孔底局部反循環(huán)鉆探等。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井底動力驅動鉆探、定向鉆探等,也可以是上述方法的組合。
地質巖心鉆探采用的主要鉆探方法有硬質合金鉆探、金剛石鉆探(含繩索取心鉆探)、復合片鉆探、沖擊回轉鉆探、定向鉆探、反循環(huán)取心取樣鉆探等。

3.4.2 確定鉆探方法的基本原則

a) 應滿足地質要求和任務書(合同)確定的施工目的;
b) 在適應鉆進地層特點的基礎上,優(yōu)先采用先進的鉆探方法;
c) 以高效、低耗、安全、環(huán)保為目標,保證鉆探質量、降低勞動強度,爭取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d) 適應施工區(qū)的自然地理條件。

3.4.3 鉆探方法的選擇

針對主要巖層特點,依據(jù)巖石硬度、研磨性及完整程度,結合口徑、鉆孔深度等,選定鉆探方法。6 級以下巖石可選用硬質合金鉆進方法,7 級以上巖石應以金剛石鉆進方法為主,金剛石復合片及聚晶金剛石鉆進適用于 4~7 級、部分 8 級巖石;中深孔、深孔鉆探為減少提鉆次數(shù),宜采用繩索取心鉆進方法;堅硬致密打滑巖層宜采用沖擊回轉鉆進方法;治理孔斜及施工定向孔、多分支孔宜采用定向鉆進方法;在堅硬破碎、易于坍塌、漏失復雜地層鉆進時,推薦采用空氣反循環(huán)連續(xù)取心
(樣)鉆進方法。

鉆進方法的選擇見表 5。
 

表 5 鉆進方法的選擇

巖石特性 巖石硬度 中硬 堅硬
巖石可鉆性級別 1~3 4~6 7~9 10~12
巖石研磨性
鉆 進 方 法 硬質合金鉆進            
表鑲金剛石鉆進            
孕鑲金剛石鉆進      
沖擊回轉硬質合金鉆進            
沖擊回轉金剛石鉆進        
聚晶、復合片鉆進          
空氣潛孔錘鉆進      
 
3.4.4 鉆探工程主要工序
鉆孔的施工過程,包括定孔位→平整場地與修筑地基→安裝鉆探設備及附屬設備→臨時設施建造→安裝驗收→開孔前的準備工作→開孔及下孔口管→換徑→鉆進→巖礦心整理和保管→其他工作
(下套管、校正孔深、簡易水文觀測、鉆孔彎曲測量)→終孔起拔套管→封孔→廢漿處理和場地環(huán)境恢復→鉆孔驗收→拆遷。
 
 

鉆探工程設計

 
 

4.1 設計的基本要求

 
a) 每項鉆探工程施工前應進行工程設計,未經審批不得施工;
b) 一個礦區(qū)若施工多個鉆孔,整個礦區(qū)的鉆探工程應有總體施工設計,并選擇有代表性的鉆孔進行設計,孔深 600m 以上或地層變化較大,應進行單孔施工設計。
 

4.2 設計依據(jù)

 
a) 項目的地質設計;
b) 鉆探工程的技術要求;
c) 有關的規(guī)程、規(guī)范和標準; d)合同或協(xié)議。
 

4.3 設計編寫的主要內容與要求

 
4.3.1 前言
說明項目名稱、工作性質、目的任務、工程期限及施工要求等。

4.3.2 施工礦區(qū)的基本情況

4.3.2.1 礦區(qū)地理、交通位置、礦產種類、地形地貌、當?shù)貧夂虻取?br /> 4.3.2.2 礦區(qū)及礦體簡要地質特征;巖礦層的劃分、產狀;水文地質情況;地層構造、斷裂、破碎

情況等。
4.3.2.3 施工礦區(qū)巖石的主要物理機械性質及可鉆性分類,包括影響鉆探施工的主要地質因素、巖石種類、主要礦物成分及結構、巖層傾角、軟硬程度、可鉆性、研磨性、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程度、破碎程度及其他可能給鉆進帶來的影響等。

4.3.3 鉆孔及鉆探工作量

4.3.3.1 按勘探線及礦段,說明工程間距、鉆孔布置情況及施工順序(可附圖)。
4.3.3.2 按鉆孔性質(勘探孔、普查孔、水文孔) 列表說明各類鉆孔數(shù)及工作量,見表 6。
4.3.3.3 列出鉆孔設計孔深、開孔角度、穿礦口徑、平均巖石可鉆性級別見表 7。
 

 6 礦區(qū)鉆孔設計工量匯總表

礦區(qū)名稱:
 
 
設計孔深m
普查孔 勘探孔 水文孔 …… 合計
 
鉆孔數(shù)
 
工作量
 
鉆孔數(shù)
 
工作量
 
鉆孔數(shù)
 
工作量
 
鉆孔數(shù)
 
工作量
鉆孔數(shù) 工作量
m m m m m
0~100                    
101~300                    
301~600                    
601~1000                    
……                    
……                    
合計                    
 
 7 鉆孔設計一覽表
礦區(qū)名稱:
 
序號
 
孔號
設計孔深m 設計角度 ° 穿礦口徑mm 平均巖石可鉆性級別  
備注
傾角 方位角
1 2 3 4 5 6 7 8
  說 明
1. 備注欄內注明對鉆孔的特殊要求,如電測、專門水文試驗工作等;
2. 平均巖石級別計算公式
各級巖石級別與巖層厚度乘積之和  平均巖石級別 = ─────────────────
各類巖層厚度的和
 
4.3.4 鉆探技術設計
單孔設計時,推薦以下方法。

4.3.4.1 鉆進方法和鉆具組合


a) 按口徑分段確定鉆進方法并說明依據(jù);
b) 確定鉆頭類型、鉆具組合及鉆進技術參數(shù);
c) 制定分層鉆進技術要求和措施。

4.3.4.2 鉆孔結構設計

a) 根據(jù)地質設計要求確定相應的穿礦口徑和終孔直徑;
b) 根據(jù)地層條件、鉆孔設計深度、鉆進方法、護壁措施及設備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開孔直徑、換徑次數(shù)及其深度,闡明選擇鉆孔結構的依據(jù);
c) 確定套管的規(guī)格、數(shù)量、下入深度和程序;
d) 編制施工設計指示書,同圖對照繪制地質柱狀圖和鉆孔結構設計圖見表 8。

 

 8 鉆孔施工設計指

 
礦區(qū)名稱:
孔 號:
 
 
 
序號
地質情況 鉆探工程設計
 
 
累計孔深m
 
 
巖層厚度m
 
 
巖石名稱
 
 
地層與巖性描述
 
 
地 質柱狀圖
 
 
鉆 孔結構圖
 
巖石可鉆性級別
 
 
 
鉆進方法
主要鉆進參數(shù)  
 
 
沖洗液
主要質量指標  
 
 
主要技術措施
 
 
轉速r/min
 
鉆壓kN
 
 
泵量L/min
巖礦心采取率
 
頂角
°
 
方位角
°
 
 
1
                               
 
2
                               
 
 
3
                               
 
 
 
8

4.3.4.3 沖洗液類型與制定護壁堵漏措施選擇

a) 不同地層選用的沖洗液類型及性能,說明選擇依據(jù);
b) 沖洗液的配制、性能調整的方法,黏土、處理劑及潤滑劑的用量計劃;
c) 護壁堵漏措施;
d) 沖洗液循環(huán)和固控系統(tǒng)的布置。

4.3.4.4 鉆探設備選擇

根據(jù)地層條件、鉆孔深度、終孔直徑、鉆進方法確定鉆探設備類型,包括鉆機、泥漿泵、動力機、鉆塔及擰管機、泥漿攪拌機、照明發(fā)電機的規(guī)格及數(shù)量,注明主要設備的性能參數(shù)。

4.3.4.5 新技術應用

采用受控定向鉆進和空氣反循環(huán)取樣鉆進時需制定專門的設計和技術措施。

4.3.5 供水設計

根據(jù)當?shù)厮礂l件以及施工用水量、鉆孔標高、鉆孔布置情況,確定供水方法、供水設備、蓄水池位置、供水線路、水管規(guī)格及數(shù)量。

4.3.6 供電設計

采用電力驅動時,計算發(fā)電機和電纜容量、數(shù)量,確定發(fā)電機安設位置和線路方案。

4.3.7 鉆孔質量要求及保證措施

4.3.7.1 工程質量指標
根據(jù)地質設計確定鉆孔六項質量指標的具體要求。

4.3.7.2 質量保證措施

a) 取心方法,取心工具的配備、使用及操作;
b) 測斜儀器選擇,易斜地層的防斜、糾斜措施;
c) 封孔設計,包括封填孔段、架橋或封孔材料及灌注方法、檢驗方法等;
d) 保證質量的具體技術措施,薄弱環(huán)節(jié)技術攻關方案。

4.3.8 孔內事故預防及處理措施

根據(jù)礦區(qū)以往工作經驗,對主要孔內事故提出預防與處理措施。

4.3.9 安全技術措施

防寒、防火、防洪、防滑坡等災害及鉆探安全技術要求和措施。

4.3.10 成本預算與鉆探施工安排

4.3.10.1 根據(jù)巖石可鉆性、定額、鉆進方法及巖層復雜程度計算臺時、確定全礦區(qū)年平均
臺月效率、鉆機開動數(shù)等,做出成本預算。
4.3.10.2 根據(jù)平均鉆機開動數(shù)及設計工作量,按礦區(qū)工期要求,分季度安排每個機臺的全年鉆探施工進度。

4.3.11 施工組織與管理措施

針對特定的工程,確定施工組織,制定具體管理措施。
 
 

鉆探設備的選擇和安裝

 
 

5.1 鉆探設備的選擇

 
5.1.1 巖心鉆機的選擇
5.1.1.1 按照鉆探的目的,應滿足工程的各項要求。
5.1.1.2 具有按選定的鉆探工藝施工的能力,適應可能出現(xiàn)的鉆探方法的變換。

5.1.1.3 依據(jù)施工區(qū)域的地形地貌、道路、水源、電力供應、氣候等條件選擇適用設備。
5.1.1.4 優(yōu)先選用技術性能先進、易于維修及經濟效益好的鉆機。

5.1.2 泥漿泵的選擇

根據(jù)鉆探方法、鉆機類型、鉆孔結構及鉆探工藝要求選擇泥漿泵。

5.1.3 動力機的選擇

動力機的功率及型號應依照鉆機、泥漿泵及附屬設備等說明書中的要求配置。
優(yōu)先采用電驅動;缺電地區(qū)可建立發(fā)電站集中供電或用發(fā)電機組單機供電;供電十分困難的邊遠偏僻地區(qū),可使用柴油機驅動。高海拔地區(qū),應適當增加柴油機功率。

5.1.4 鉆塔的選擇

依照 DZ/T 0088 的規(guī)定,根據(jù)不同的鉆孔深度、鉆機型式及鉆孔傾角選擇三角塔、A 字塔、四腳鉆塔。除整體式鉆探機組和配有桅桿式鉆架鉆機外,散裝鉆機施工 100m 左右的淺孔推薦使用 9m 以內的三角塔;300m~600m 的鉆孔推薦采用 13m~18m 鉆塔;1000m 以上鉆孔可采用 18m~23m 或更大型的鉆塔。斜孔應選用直斜兩用鉆塔或 A 字塔。

5.1.5 附屬設備的選擇

根據(jù)選擇的鉆機和鉆具,選配擰管機、泥漿攪拌機、泥漿固控設備、活動工作臺、小型發(fā)電照明設備等。

5.1.6 儀表的選擇

巖心鉆探設備應配有孔底壓力指示表、泵壓表,推薦配備扭矩表、轉速表、沖洗液流量表或鉆孔多參數(shù)儀,電力驅動應有電壓表、電流表和功率表。
 

5.2 設備安裝

 
5.2.1 平整場地
5.2.1.1 根據(jù)地質設計和選用的設備類型平整場地。場地面積要滿足施工需要,不占或少占
用農田。在滿足設備布置擺放的前提下減少修筑工作量。強風地區(qū)應避開當?shù)丶撅L風向直吹場房的側面。
5.2.1.2 在傾斜地面平整場地時要做到以下各點:
a) 當靠山坡一面是堅硬穩(wěn)固的巖石時,坡度可保持在 60°~80°,若為松散巖石、土層應不大于 45°。應排除坡面活石,必要時在場地上方挖積石排水溝;
b) 填方的面積不得超過場地面積的 1/4,填方部分應采取措施防止坍塌和溜方??咨畛^ 600m 及土層松散、地形坡度大于 30°時,塔基不允許安裝在填方部位;
c) 在懸崖下修筑場地,要除掉崖上活石;
d) 注意可能發(fā)生的洪水、泥石流、崩塌、滑坡等自然災害,避開泄水區(qū)或修筑堅固的防洪壩。河灘、溝谷施工注意場地縱長方向應與水流方向一致;
e) 爆破作業(yè)時應遵守 GB 6722 的規(guī)定。

5.2.2 修筑地基

場地松軟需要增加抗壓強度時,應修筑地基。地基應水平,主要受力部位承載能力無顯著差別,否則應加固。常見的地基形式有:
a) 淺槽:在基臺枕鋪設部位,挖掘淺槽,墊入碎石、黏土夯實后置入基臺枕;
臥枕局部加固:在設備重要著力點,如塔腿、鉆機等部位,埋放臥枕承載基臺;
b) 豎樁地基:用于松軟、填方場地,在鋪設基臺枕的部位夯入豎樁,上鋪基臺枕并用螺栓牢固連接;
c) 深孔或土層松軟場地,鉆塔基礎應采用混凝土地基;
d) 在坡地修筑地基可采用樁柱結構鋼筋混凝土地基。

5.2.3 機臺的安裝

5.2.3.1 除整體車裝、履帶裝鉆機外,鉆探設備應固定在連成一體的基臺上?;_由型鋼地
梁組成,通常分作上下兩層,用螺栓固定,鋼質基座的主要著力點下應墊放木板或枕木。
5.2.3.2 基臺長度應比鉆塔底盤長出 200mm~500mm,連接型鋼的螺栓不得小于φ16mm,并加防松墊片。連接后的整體基臺要規(guī)方,并用水平儀校正。

5.2.4 鉆塔的安裝、拆卸

5.2.4.1 安裝、拆卸鉆塔應在安裝隊長或機長的指揮下進行。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高空作業(yè)
安全守則。
5.2.4.2 鉆塔安裝前應嚴格檢查鉆塔構件、工具、繩索、挑桿的可靠性。
5.2.4.3 安裝鉆塔自下而上進行,安裝的連接件應裝全、裝牢并保證鉆塔穩(wěn)固、周正。安裝
結束后應進行檢查、調整。
5.2.4.4 拆卸鉆塔應自上而下進行,不準許先拆下部構件或者同時拆卸上下部構件。
5.2.4.5 夜間或遇五級以上強風、雷雨、大雪、濃霧天氣,不允許進行鉆塔安、拆作業(yè)。冬
季施工注意清除冰霜。
5.2.4.6 安裝 A 字塔采用整體法。使用絞車或人力起落時,塔腿應架起一定高度,塔頂先拴好繃繩,檢查塔腳銷軸是否靈活可靠;采用液壓起落鉆塔或桅桿時,起落前應檢查液壓系統(tǒng)是否穩(wěn)定。起落后,液壓系統(tǒng)應鎖定。鉆塔起落范圍內不準有人,注意觀察繃繩調整方向。

5.2.5 機械設備的安裝

5.2.5.1 鉆機安裝應周正、水平、穩(wěn)固。車裝鉆機支腿要墊實;立軸式鉆機要求鉆塔天車、
回轉器軸線和鉆孔中心處于同一直線。
5.2.5.2 泥漿泵應用螺栓固定在基臺上。

5.2.6 附屬設施及安全防護設備的安裝

5.2.6.1 應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選擇場房類型,場房內鋪設厚度要大于 40mm 木質地板,塔上
臺板厚度要大于 50mm。
5.2.6.2 座式天車要有安全擋板,吊式天車要裝安全保險繩。
5.2.6.3 有皮帶傳動的部位要安設防護罩,鉆塔要包掛塔衣并與塔架連接牢靠,采用
φ12.5mm 以上鋼繩作鉆塔繃繩,塔高 18m 以下的設四根,23m 及以上的設八根,各繩張力應均衡,位置對稱,與水平面夾角要小于 45°。
5.2.6.4 活動工作臺應安裝牢靠,并有可靠的制動、防墜裝置。用 φ9mm~φ10mm 的鋼絲繩
作平衡繩和導滑繩。平衡重砣接近地面部位應設有圍欄?;顒庸ぷ髋_圍欄高度為 1.2m,底盤周圍的護板高度應在 150mm 以上。

5.2.7 鉆探設備的拆卸與搬運

5.2.7.1 設備拆卸時不允許猛力敲打。作好拆下零部件的保存工作,防止氣孔、油孔、油路
被污物堵塞。
5.2.7.2 不允許向山下拋擲和滾放構件、器材、工具。汽車運輸器材要放穩(wěn)捆牢,裝卸時要有足夠強度的搭板、跳板。人力搬運應有專人指揮,注意轉彎坡道處的安全。
5.2.7.3 地形平緩,鉆孔距離較近,可采用整體或半整體遷運,必要時應有拖拉機在兩側用鋼繩控制鉆塔直立前行,行進中密切注意地形、高壓線等影響。
 

5.3  安裝驗收

 
設備安裝完成后,應調試、維護和試運轉。經安全、設備、生產、技術、地質等部門驗收合格方可正式開鉆。

硬質合金鉆探

 
 

6.1 硬質合金鉆頭的選擇

 
6.1.1 根據(jù)巖石類別選用 GB/T 18376.2 中推薦的 G5~G50 類硬質合金,根據(jù)鉆頭直徑、地層特性等選擇鉆頭用硬質合金的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鑲焊角度和切削具出刃量。一般軟巖用直角薄片或方柱狀合金;中硬巖用不同規(guī)格的八角柱狀合金。硬質合金鑲嵌的技術參數(shù)見表9、表 10 及表 11。
 
 9 硬質合金鑲數(shù)量 單位為顆
鉆孔口徑 N H P S
巖石可鉆性級別 1~4 6~8 8~10 8~10 10~12
4~6 8~10 9~12 10~14 14~16
卵礫石層 9~12 12~14 14~16 16~18
 

 10 硬質合金鑲嵌(切削角)及刃尖角

巖 性 鑲嵌角 刃尖角
1~4 級均質巖石 70°~75° 45°~50°
4~6 級均質巖石 75°~80° 50°~60°
7 級均質巖石 80°~85° 60°~70°
7 級非均質裂隙巖層 90°~-15° 80°~90°
 
 11 硬質合金鉆頭切刃規(guī)格 單位為毫米
巖 石 內出刃 外出刃 底出刃
松軟,塑性,弱研磨性巖石 2~2.5 2.5~3 3~5
中硬、強研磨性巖石 1.0~1.5 1.5~2 2~3
 
6.1.2 膠結性的砂巖、黏土、亞黏土、泥巖以及風化巖層、遇水膨脹或縮徑地層宜選用肋骨鉆頭或刮刀式鉆頭;3~5 級中、弱研磨性地層,鐵質、鈣質巖層、大理巖等宜用直角薄片式鉆頭或單雙粒品字型鉆頭;研磨性強、非均質較破碎、稍硬巖層,如石灰?guī)r等用犁式密集鉆頭或負前角斜鑲鉆頭;軟硬不均、破碎及研磨性強的巖層,如礫巖等宜用大八角鉆頭;砂巖、礫巖等也可用針狀合金鉆頭。
 

6.2 硬質合金鉆進技術參數(shù)選擇

 
應根據(jù)巖石性質、鉆頭結構、設備條件和質量要求等因素合理確定鉆探技術參數(shù)。

6.2.1 鉆壓

取心硬質合金鉆頭以鑲嵌合金型號、數(shù)量確定鉆壓值,一般取 0.5kN/顆~1kN/顆。中

硬完整巖層取較大值,較軟及破碎巖層選用較小值,選取范圍見表 12。刮刀鉆頭鉆壓可稍大。

6.2.2 轉速

線速度以 0.5m/s~2m/s 為宜,針對不同口徑和巖層硬度以及產狀的差異,選用不同轉速見表 12。中硬、完整、致密巖層可選較大值,較軟破碎巖層選小值。

6.2.3 泵量

應滿足沖洗液上返速度的要求,一般以 0.2m/s~0.6m/s 為宜,不同口徑的泵量見表 12。鉆速快、巖屑顆粒大的選大值,反之可減小泵量。
 

 12 硬質合金鉆進技參數(shù)

 
鉆進參數(shù)
 
單 位
鉆 孔 口 徑
N H P S
鉆 壓 kN 5~7 6~8 8~11 9~12
轉 速 r/min 100~500 70~400 50~300 30~200
泵 量 L/min 50~120 60~150 80~180 100~200
 

6.3 針狀硬質合金鉆進

 
6.3.1 針狀硬質合金適用于 4~7 級巖石中鉆進。
6.3.2 針狀硬質合金胎塊弧度應與鉆頭鋼體弧度一致,厚度與鉆頭鋼體壁厚相適應,鉆頭內
外出刃各為 1mm~1.5mm,底出刃不得大于胎體長度的 1/2,一般為 10mm~12mm,鉆頭體上鑲焊的針狀合金胎塊數(shù)量,N 級以下鉆頭為 4~5 塊,H、P 級鉆頭為 6~8 塊,大口徑鉆頭應適當增加,胎體的鑲焊間距一般為 40mm~50mm。
6.3.3 鉆頭體內、外側的胎體之間應補鑲 5mm×5mm×10mm 硬質合金塊。
6.3.4 針狀硬質合金鉆進技術參數(shù)見表 13。
 

 13 針狀硬質合金進技術參數(shù)

 
鉆頭名稱
 
巖石可鉆性級別
壓力
kN
轉速
r/min
泵量
L/min
四齒針狀 5~6 6~8 150~300 80~130
六齒針狀 6 9~12 100~200 80~120
四齒肋骨針狀 4~6 6~8 100~250 100~130
 

6.4 硬質合金鉆進注意事項

 
6.4.1 取心硬質合金鉆頭的規(guī)格要符合設計要求。鉆頭上的合金應鑲嵌牢固,不允許用金屬錘直接敲擊合金,超出外出刃的焊料應予清除,出刃要一致。鉆頭切削具磨鈍、崩刃、水口減小時,應進行修磨。
6.4.2 新鉆頭下孔時應在距孔底 0.5m~1m 以上慢轉掃孔到底,逐漸調整到正常鉆進參數(shù)。
6.4.3 孔內脫落巖心或殘留巖心在 0.5m 以上時,應用舊鉆頭處理。

6.4.4 下鉆中途遇阻,不要猛蹾,可用自由鉗扭動鉆桿或開車試掃。
6.4.5 擰卸鉆頭時,嚴防鉗牙咬傷硬質合金、合金胎塊,或夾扁鉆頭體。卸扣時不準用大錘
敲擊鉆頭。
6.4.6 鉆進中不得無故提動鉆具,要保持壓力均勻,不允許隨意增大鉆壓。倒桿后開車時, 應降低鉆壓。發(fā)現(xiàn)孔內有異常如糊鉆、憋泵或巖心堵塞時,處理無效應立即提鉆。
6.4.7 取心時要選擇合適的卡料或卡簧。投入卡料后應沖孔一段時間,待卡料到達鉆頭部位后再開車,采心時,不應頻繁提動鉆具。當采用干鉆取心時,干鉆時間不得超過 2min。
6.4.8 經常保持孔內清潔。孔底有硬質合金碎片時,應撈凈或磨滅。
6.4.9 使用肋骨鉆頭或刮刀鉆頭鉆進時,應及時掃孔修孔。
6.4.10 合理掌握回次進尺長度,每次提鉆后,應檢查鉆頭磨損情況,調整下一回次的技術
參數(shù)。
6.4.11 在水溶性或松軟礦層鉆進取心,應采用單動雙管鉆具,并限制回次進尺長度。
 
 

金剛石鉆探

 
 

7.1 鉆頭、擴孔器磨料的選擇

 
7.1.1 金剛石分級標準
7.1.1.1 天然金剛石品級分類見表 14。
 

 14 天然金剛石品級

級 別 代號 特 征 用  途
特級
(AAA)
TT 具天然晶體或渾圓體,光亮,質純,無斑點及包裹體,無裂紋,
顏色不一,十二面體含量達 35%~90%,八面體含量達 65%~10%
鉆進特硬地層。制造繩
索取心鉆頭
 
優(yōu)質級
(AA)
 
TY
晶體規(guī)則完整,較渾圓,十二面體達 15%~20%,八面體含量達
80%~85%,每個晶粒應不少于 4~6 個良好的尖刃,顏色不一, 無裂紋,無包裹體
 
鉆進堅硬和硬地層。制造繩索取心鉆頭
 
標準級
(A)
 
TB
晶粒較規(guī)則完整,八面體完整晶粒達 90%~95%,每個晶粒應不少于 4 個良好尖刃,由光亮透明到暗淡無光澤,可略有斑點及
包裹體
 
鉆進硬和中硬地層
低品級
(C)
TD 八面體完整晶粒達 30%~40%,允許有部分斑點及包裹體,顏
色為淡黃至暗灰色,或經過渾圓化處理的金剛石
 
鉆進中硬地層
 
等外級
TX 細小完整晶粒,或呈團塊狀的顆粒 擇優(yōu)后用于制造孕鑲鉆頭
TS 碎片,連晶砸碎使用,無晶形
 
7.1.1.2 人造金剛石單顆??箟簭姸确旨墭藴室姳?15。

 

 15 人造金剛石單顆粒壓強度分級標準 單位為牛

品種系列 目 數(shù)
80/100 70/80 60/80 60/70 50/60 45/50 40/50 40/45 35/40
MBD6 49.98 58.80 64.68 69.58 83.32 97.02      
MBD8 66.64 78.40 85.26 92.12 108.78        
MBD12 99.96 117.6 128.38 139.16 158.76        
SMD     98.00 105.84 125.44 147.98 161.70 174.44 205.80
SMD25     116.2 126.42 148.96 176.40 192.08 207.76 246.00
SMD30     140.14 151.99 179.34 210.70 230.30 248.92  
SMD40     163.66 177.38 208.74 245.98      
 
7.1.2 表鑲金剛石鉆頭、擴孔器磨料
7.1.2.1 可選用特級、優(yōu)質級、標準級和低品級的天然金剛石作磨料。特級用于特堅硬巖層,
優(yōu)質級用于堅硬巖層,標準級、低品級和等外級用于硬和中硬巖層。
7.1.2.2 按所鉆巖層性質,合理選擇金剛石粒度。表鑲鉆頭采用的天然金剛石粒度范圍是10 粒/ct~100 粒/ct。最常用的是 25 粒/ct~60 粒/ct。
7.1.2.3 擴孔器用金剛石粒度比鉆頭用稍大些,常用的是 15 粒/ct~30 粒/ct。

7.1.3 孕鑲金剛石鉆頭、擴孔器磨料

7.1.3.1 應采用經過挑選和加工處理的低品級和等外級天然金剛石作為孕鑲鉆頭磨料,粒度
為 15 粒/ct~400 粒/ct 或更細。人造金剛石孕鑲鉆頭磨料粒度多為 40 目、60 目、80 目和100 目,堅硬致密巖層應選用細粒度金剛石或不同粒度混合的孕鑲磨料。
7.1.3.2 孕鑲擴孔器可采用與孕鑲鉆頭相同粒度的金剛石。

7.1.4 其他規(guī)定

人造金剛石的分類及技術條件、聚晶金剛石燒結體的型號及技術要求、人造金剛石復合片的規(guī)格和磨耗比應符合相關產品標準的規(guī)定。
 

7.2 金剛石鉆頭和擴孔器的選擇

 
7.2.1 金剛石鉆進適用于中硬以上巖層。一般聚晶金剛石、金剛石復合片(PDC)、燒結體鉆頭適用于 3~7 級巖層,單晶孕鑲金剛石鉆頭適用于 5~12 級完整和破碎巖層,天然表鑲金剛石鉆頭適用于 4~10 級完整巖層。
7.2.2 金剛石鉆頭與擴孔器的規(guī)格、性能,應符合相關產品標準的規(guī)定。
7.2.3 根據(jù)巖石的硬度、可鉆性、研磨性和完整程度及孔內條件,合理選擇金剛石鉆頭與擴
孔器的鑲嵌類型、胎體性能、金剛石的質量和粒度、金剛石濃度、水口形狀及其數(shù)量和大小、底唇形狀等。金剛石鉆頭和擴孔器的選用見表 16。

 

 16 金剛石鉆頭和擴器選用

 
 
 
常 見 巖 石 舉 例
泥灰?guī)r, 綠泥石片巖,頁巖, 千枚巖, 泥 質 砂巖,硬質
片巖
大理巖,石灰?guī)r, 泥灰?guī)r,蛇紋巖, 輝綠巖,安山巖, 輝長巖,片巖,白云巖,硬砂巖,橄欖巖 片麻巖,玄武巖, 閃長巖,石英二長巖,混合巖, 矽卡巖,偉晶巖, 花崗閃長巖,流紋巖,花崗巖,
鈉長巖
石英斑巖,高硅化灰?guī)r, 堅硬花崗巖,碧玉巖,霏細巖,石英巖,石英脈,含鐵石英巖
 
可鉆性
類別 中硬 堅硬
級別 1~3 4~6 7~9 10~12
研 磨 性
 
 
表鑲鉆頭
聚晶金剛石燒結體          
 
天然金剛石粒度
(粒/ct)
10-25                
25-40            
40-60              
60-100            
 
胎體硬度
(HRC)
20-30              
35-40            
>45                
 
 
 
孕鑲鉆頭
 
人造或天然金剛石
(目)
20-40          
40-60          
60-80            
80-100          
 
 
胎體硬度
(HRC)
10-20                  
20-30            
30-35            
35-40            
40-45              
>45                  
復 合 片 鉆 頭              
 
擴 孔 器
表 鑲          
孕 鑲    
 

7.3 金剛石鉆頭的合理使用

 
7.3.1 根據(jù)設計孔深,按鉆頭和擴孔器外徑尺寸,由大到小排序,輪換使用。
7.3.2 鉆頭與擴孔器及卡簧間要合理配合,要求如下:
a) 擴孔器的外徑應比鉆頭外徑大 0.3mm~0.5mm,巖層堅硬時應采用下限數(shù)值;
b) 卡簧的自由內徑應比鉆頭內徑小 0.3mm~0.5mm??ɑ蓱谏弦换卮螏r心上測試,以不脫落、不卡死為宜。
7.3.3 新鉆頭到達孔底后,應進行“初磨”,即輕壓(正常鉆壓的 1/3 左右),慢轉(100r/min
左右),鉆進 10min 左右,再采用正常參數(shù)繼續(xù)鉆進。

7.3.4 不宜用新鉆頭掃孔和殘留巖心。
7.3.5 鉆頭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不得再下入孔內:
a) 表鑲鉆頭內外徑尺寸較標準尺寸磨耗 0.2mm 以上,孕鑲鉆頭內外徑尺寸較標準尺寸磨耗 0.4mm 以上;
b)表鑲鉆頭出刃尺寸超過金剛石顆粒直徑 1/3;
c) 表鑲鉆頭有少數(shù)金剛石脫落,擠裂或剪碎;
d) 鉆頭出現(xiàn)異常磨損;
e) 鉆頭水口和水槽高度嚴重磨損;
f) 胎體有明顯裂紋、掉塊及唇面出現(xiàn)溝槽、微燒、臺階或被嚴重沖蝕;
g) 鉆頭體變形,螺紋損壞。
7.3.6 避免鉆頭非正常損壞的措施:
a) 孔底要保持清潔,當發(fā)現(xiàn)有硬質合金、胎塊、金剛石、金屬塊、脫落巖心及孔壁掉塊時,應采用沖、撈、抓、粘、套、磨、吸等方法加以清除;
b) 鉆具通過換徑、探頭石、孔壁掉塊等部位以及在斜孔和干孔中下鉆時,應放慢下降速度;
c) 換徑后應用錐形鉆頭修整換徑臺階;
d) 地層由硬變軟時應減壓并控制鉆速;
e) 鉆進中,操作人員應隨時觀察沖洗液消耗和泵壓的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應立即停鉆查明原因;
f)不允許使用彎曲度超過規(guī)定的鉆桿和鉆具。
7.3.7 使用金剛石鉆頭及擴孔器時,要填寫使用卡片,及時記錄每回次的各種有關數(shù)據(jù)及磨耗情況。鉆頭或擴孔器停用后,應及時做出評述,并連同卡片一起交施工管理部門保存。
 

7.4 金剛石取心鉆具

 
7.4.1 金剛石鉆進用管材技術要求和規(guī)格系列應遵守 GB/T 16950 的規(guī)定。
7.4.2 金剛石鉆進一般采用單動雙管取心鉆具。鉆具應符合如下條件:
a) 單動性能好,異徑接頭、擴孔器、鉆頭、短節(jié)和卡簧座等零部件連接應同心;
b) 內、外管平直無裂傷,螺紋符合要求;
c) 內管與短節(jié)、短節(jié)與卡簧座裝配后垂直提起時,不允許自由脫落;
d) 裝配好的鉆具卡簧座底端與鉆頭內臺階的距離應為 3mm~4mm;
e) 保證水路暢通;
f) 在易斜地層中鉆進時,取心鉆具上部應配有穩(wěn)定接頭、扶正器等導向裝置。
7.4.3 使用金剛石取心鉆具時的操作要求:
a) 鉆探現(xiàn)場應有兩套以上與施工口徑對應規(guī)格的完好鉆具;
b) 定期拆卸清洗、加油保養(yǎng),螺紋或外徑磨損要及時更換;
c) 擰卸鉆頭、擴孔器、卡簧座與內管應使用多觸點鉗或摩擦鉗,不允許使用管鉗;
d) 退出巖心時,要用橡皮錘或木錘敲打內管;
e) 鉆具在移動時不準猛力拖拉或撞擊;存放時要擺平,不得重壓;運輸時要裝箱;裝卸時應輕放;
f) 鉆桿接頭不經常擰卸的一端應使用粘接劑密封粘牢,經常擰卸部位應涂抹絲扣油;
g) 鉆桿和接頭單邊磨損量和均勻磨損量符合表 26 的規(guī)定;
h) 鉆桿螺紋連接要保證密封良好。

7.5 金剛石巖心鉆進技術參數(shù)

 
7.5.1 鉆壓
根據(jù)巖石可鉆性、研磨性、完整程度、鉆頭底唇面積、金剛石粒度、品級和數(shù)量選擇鉆壓。鉆壓值見表 17。
 
 17 金剛石鉆進適用 單位為千牛
 
鉆 頭 種 類
鉆  頭  規(guī)  格
A B N H P S
表鑲鉆頭 初 壓 力 0.5~1.0 1.0~2.0 2.5 3.0 3.5
正常壓力 3~6 4~7.5 6~10 8~11 10~13 11~14
孕 鑲 鉆 頭 4~7 4.5~8.5 6~11 8~15 12~17 14~19
 
7.5.1.1 表鑲鉆頭按單粒金剛石壓力 15N/?!?5N/粒計算,在金剛石質量較好、顆粒較粗、巖石堅硬完整的情況下可采用較高的單粒壓力;反之,應采用較低的單粒壓力。鉆進中隨著金剛石的磨鈍,鉆壓可逐步增大。
7.5.1.2 孕鑲鉆頭單位壓力為 0.4kN/cm2~0.8kN/cm2。
7.5.1.3 復合片鉆頭按每個復合片 0.5kN~1.0kN 計算,隨著復合片磨鈍,接觸面積增加,
鉆壓可逐漸增大。
7.5.1.4 在軟巖層中鉆進應用較小的鉆壓,在完整、中硬到堅硬或強研磨性的巖層中鉆進應適當加大鉆壓;在破碎、裂隙和非均質的巖層中鉆進應適當減小鉆壓,一般降低 25%~50%。
7.5.1.5 在鉆孔彎曲、超徑的情況下,鉆壓應適當減小。

7.5.2 轉速

根據(jù)巖石性質、鉆孔結構及設備能力等因素選擇轉速見表 18。
 
 18 金剛石鉆進轉速 單位為轉每分
鉆頭種類 鉆 頭 規(guī) 格
A B N H P S
表鑲鉆頭 500~1000 400~800 300~550 250~500 180~350 150~300
孕鑲鉆頭 750~1500 600~1200 400~850 350~700 260~520 220~440
 
7.5.2.1 表鑲鉆頭底唇面的線速度范圍為 1.0 m/s~2.0m/s;孕鑲鉆頭底唇面的線速度范圍為 1.5 m/s~3.0m/s;復合片鉆頭底唇面的線速度范圍為 0.5m/s~1.5m/s。粗粒金剛石鉆頭的轉速應低于細粒金剛石鉆頭的轉速。
7.5.2.2 中硬完整巖層宜采用高轉速;巖層破碎、裂隙發(fā)育、軟硬不均,鉆進時振動大,則
應適當降低轉速。在軟巖層中鉆進效率很高時,應適當限制鉆速。
7.5.2.3 正常鉆進時,在機械能力、管材強度、鉆具穩(wěn)定性及其減震、潤滑等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視地層情況適當提高轉速。

7.5.3 泵量與泵壓

泵量以沖洗液上返速度計算,金剛石鉆進上返速度應大于 0.3m/s~0.7m/s。鉆進不同孔徑所需泵量見表 19。

 
 19 金剛石鉆泵量 單位為升每分
鉆 頭 規(guī) 格 A B N H P S
適用泵量 25~40 30~45 40~65 50~80 60~100 80~120
 
7.5.3.1 泵量應視巖石性質、環(huán)狀間隙、鉆頭類型、金剛石粒度、胎體性能等因素,適當調整:
a) 鉆進堅硬、顆粒細的巖層,泵量可小些;鉆進軟、中硬、顆粒粗的巖層,泵量應大些;鉆進裂隙,有輕微漏失的巖層,泵量要稍大于正常情況;
b) 孕鑲鉆頭應采用較大泵量,表鑲鉆頭采用較小泵量,復合片鉆頭選用的泵量可超過表鑲或孕鑲鉆頭泵量的 20%~50%;
c) 在轉速較高,鉆進速度較快,巖層研磨性較強,巖屑顆粒較粗時,應選用較大泵量, 反之泵量應減小;
d) 鉆頭水口的大小,直接影響鉆頭內外的沖洗液壓差,保持適當?shù)膲翰?,有利于鉆頭底部巖粉的排出和冷卻。隨著鉆頭胎體消耗,鉆頭水口要進行修磨,修磨后其高度不得小于 3mm。
7.5.3.2 金剛石鉆進中要隨時觀察泵壓,根據(jù)泵壓的變化判斷孔內情況。泵壓發(fā)生小幅度的
上升或下降,一般是孔底換層的征兆;泵壓猛然大幅度增高,伴隨鉆速下降或不進尺,可能發(fā)生巖心堵塞;如果泵壓突然大幅度下降,多是鉆具折斷或脫扣。
7.5.3.3 不準使用三通閥門調節(jié)泵量。
 

7.6 金剛石鉆進操作技術要求

 
7.6.1 下鉆
7.6.1.1 下鉆時,操作人員對孔內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鉆頭通過擰管機、套管口或換徑處、
活石處,應放慢下降速度。下鉆遇阻,不準猛沖硬蹾,可用管鉗慢慢回轉鉆具,無效時應立即提鉆,采用其它方法處理。
7.6.1.2 每次下鉆,不得將鉆具直接下到孔底,距孔底約 1m 左右時,應接上水龍頭開泵送
水,等孔口返水后,輕壓慢轉掃孔到底,正常后可按要求參數(shù)鉆進。
7.6.1.3 配好機上余尺,在回次鉆進中,不準中途將鉆具提離孔底接鉆桿。

7.6.2 鉆進

7.6.2.1 一個鉆進回次宜由一人操作,操作者應精力集中,隨時注意和認真觀察鉆速、孔口
返水量、泵壓及動力機聲響或儀表數(shù)值等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處理。
7.6.2.2 倒桿一般要停車,深孔減壓鉆進時,倒桿前應先用升降機將孔內鉆具拉緊(不得提離孔底),倒桿后用油缸減壓并在小于正常鉆壓的情況下平穩(wěn)開車。開車時,要輕合離合器, 并減輕鉆頭壓力,使鉆頭和鉆具在較輕的負荷下緩慢啟動,使其受力平穩(wěn)。
7.6.2.3 巖層變化時,應調整鉆進技術參數(shù)。巖層由硬變軟時,進尺速度過快,應減小鉆壓;
巖層由軟變硬,鉆速變慢時,不得任意增大壓力,以免損壞鉆頭。在非均質巖層中鉆進,應控制機械鉆速。
7.6.2.4 應有專人管理沖洗液、定時檢測沖洗液質量,不合格應及時調整或更換。地層變化
時要及時對沖洗液的性能指標進行調整。做好循環(huán)系統(tǒng)清理和除砂工作,保持孔底清潔,孔內巖粉超過 0.3m 時,要采取措施。
7.6.2.5 鉆進中發(fā)現(xiàn)巖心輕微堵塞時,可調整鉆壓、轉速。處理無效應及時提鉆。正常鉆進

時,不應隨意提動鉆具。

7.6.3 采心

7.6.3.1 金剛石鉆進時,應使用卡簧采取巖心,不允許投放卡料取心;任何情況下不準干鉆
取心。
7.6.3.2 采取巖心時,應先停止鉆具回轉,緩慢地將鉆頭提離孔底 50mm~70mm,使卡簧將巖心抱緊,再緩慢開車轉幾圈扭斷巖心后方可起鉆。不允許上下活動鉆具或猛提鉆具取心。
7.6.3.3 孔深較淺倒桿時,鉆柱內沖洗液的壓力可能使鉆具浮起,造成巖心堵塞或折斷,要適當調小泵量以降低泵壓。
7.6.3.4 在節(jié)理發(fā)育,傾角小的巖層中鉆進,可用鍍鉻內管或半合管,亦可在內管中涂潤滑油或巖心保護劑。
7.6.3.5 孔內殘留巖心長度較大時,應專門撈取。

7.6.4 改善鉆具穩(wěn)定性的措施

a) 使用直的機上鉆桿、輕便水龍頭和輕型高壓膠管;斜孔鉆進時要通過導正鋼絲繩平衡機上鉆桿、水龍頭和高壓膠管下垂產生的彎曲力;
b) 鉆桿、鉆具要經常檢查,連接要同心;
c) 鉆壓、轉速要與巖層相適應,不要盲目加壓或提高轉速;
d) 使用潤滑沖洗液減阻;
e) 使用減震器、扶正器或穩(wěn)定接頭;
f) 選擇合理的鉆具組合和級配。

7.6.5 復雜巖層鉆進

7.6.5.1 遇復雜巖層可采用超徑鉆頭,增加鉆桿外徑與孔壁之間的間隙。
7.6.5.2 為防止巖心堵塞,允許卡簧內徑略微增大(小于鉆頭內徑 0.1mm~0.2mm),卡簧座
底端離鉆頭內臺階的距離適當調小。
7.6.5.3 要控制回次長度。
7.6.5.4 采用回灌措施,放慢提下鉆速度。

7.6.6 硬而致密的弱研磨性巖層“打滑”巖層鉆進

7.6.6.1 使用胎體硬度 HRC10~20 和濃度小于 75%的孕鑲鉆頭。
7.6.6.2 適當加大鉆壓,或通過水龍頭向孔內添加磨料,使胎體磨損和金剛石出刃。
7.6.6.3 上述方法處理無效時,將鉆頭提到地面,對胎體采用噴砂、砂輪打磨、石英砂研磨、
酸腐蝕等方法處理,使金剛石出刃后再下入孔內繼續(xù)鉆進。
 
 

金剛石繩索取心鉆探

 
 

8.1 鉆頭和擴孔器的選擇

 
8.1.1 金剛石的品級、金剛石繩索取心鉆頭與擴孔器的規(guī)格系列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8.1.2 應選用優(yōu)質級和特級的天然金剛石作表鑲鉆頭;選用經過挑選和加工處理的低級品、
等外級天然金剛石作孕鑲鉆頭(粒度為 20 目~40 目);選用高強度晶形完整的人造金剛石單晶(粒度為 30 目、40 目、60 目、80 目、100 目),或選用不同粒度混合的金剛石料做孕鑲鉆頭。
8.1.3 鉆頭胎體應具有普通雙管金剛石鉆頭胎體性能,還要具備耐沖蝕、耐磨損、自銳及對
地層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等要求。表鑲鉆頭胎體硬度可選 HRC30/35、40/45。孕鑲鉆頭胎體可

選 HRC10/20、20/30、30/35、40/45、>45 等多種硬度以適應不同地層。
8.1.4 鉆頭唇面造型和水路水槽相配合,要比普通雙管鉆頭適當增加水口數(shù)量與過水斷面, 孕鑲鉆頭水口一般為 8 個~12 個。
8.1.5 孕鑲鉆頭內外徑應選用天然金剛石或人造聚晶、燒結體保徑補強。
8.1.6 繩索取心鉆頭、擴孔器的選擇原則與金剛石普通雙管鉆進基本相同。應選擇壽命長、
效率高的廣譜鉆頭。
 

8.2 繩索取心鉆具

 
8.2.1 鉆具所用管材的技術要求
管材品種規(guī)格、鋼級和機械性能應遵守 GB/T 16951 的規(guī)定。

8.2.2 鉆具總成應具備的技術性能

a) 內管總成能從鉆桿柱內下到外管中的預定限位和懸掛部位,并可向地面?zhèn)鬟f信號;
b) 鉆進進程中,一旦發(fā)生巖心堵塞,應能及時向地面發(fā)出信號;
c) 內管總成的長度能夠調節(jié),使卡簧與鉆頭內臺階保持合理距離;
d) 卡取巖心時,卡簧座應坐在鉆頭內臺階上,通過鉆頭將拔斷巖心的力傳到外管;
e) 內外管應同軸,單動靈活;
f) 打撈器能在鉆桿柱內以一定的速度下降到內管總成上端,并把裝有巖心的內管打撈上來;
g) 打撈器抓住內管提拉不動或提升過程中遇阻時,能夠安全解脫;
h) 鉆進嚴重漏失地層或干孔時,打撈器能把內管總成安全地送到預定位置。

8.2.3 鉆具總成的裝配

8.2.3.1 外管總成的組裝和檢查注意事項:
a) 上擴孔器外徑應略小于下擴孔器外徑;
b) 裝入座環(huán)和扶正環(huán)時,應放平擺正后用手推入,不允許用鐵器敲擊;
c) 外管平直度要符合規(guī)定要求。
8.2.3.2 內管總成的組裝和檢查注意事項:
a) 各零部件連接螺紋應擰緊;
b) 所有彈性銷的開口方向都應一致向下或向上;
c) 組裝彈卡機構時,應先將回收管裝入彈卡架,然后裝入彈卡和張簧,并將彈簧銷打入,裝入的彈卡動作應靈活;
d) 根據(jù)鉆孔深度調節(jié)到位報信機構工作彈簧預壓力;
e) 卡簧座、內管和內管總成上部連接要同軸,內管要求光滑平直;
f) 卡簧的自由內徑應比鉆頭內徑小 0.3mm~0.5mm。
8.2.3.3 打撈器的組裝和檢查注意事項:
a) 打撈器與繩索取心絞車的鋼絲繩連接要牢靠;
b) 打撈鉤要安裝周正;
c) 尾部彈簧應工作靈活可靠,頭部張開距離以 8mm~12mm 為宜; d)打撈器在脫卡管作用下可安全脫卡。
8.2.3.4 內外管總成的裝配和調整注意事項:
a) 彈卡與彈卡擋頭的頂面保持一定距離,一般為 3mm~4mm;
b) 卡簧座與鉆頭內臺階之間應保持最優(yōu)距離,一般為 2mm~4mm(卡簧座有水口時應取小值);
c)內管總成應牢固地卡在外管總成中,不能自彈卡擋頭端自由倒出。

8.2.3.5 現(xiàn)場應備用一套外管總成和兩套內管總成。

8.2.4 取心操作

8.2.4.1 投放內管
當確認外管和鉆桿內已無巖心時,將內管總成由孔口投入鉆桿內,對上機上鉆桿,開泵壓送,應注意觀察泵壓變化,泵壓明顯升高或降低時,說明內管總成已到達預定位置。遇地層嚴重漏失,孔內沒有沖洗液或水位很深時,不準直接投放內管總成,應采用打撈器把內管總成送入孔內;或用機上鉆桿對準孔口,泵入適量的沖洗液,然后迅速投放內管總成。

8.2.4.2 打撈巖心

首先用回轉器或動力頭頂起鉆具 50mm~70mm,緩慢回轉鉆柱,扭斷巖心,再提起并卸掉機上鉆桿后,下放打撈器。打撈器在沖洗液中以 1.5m/s~2m/s 的速度下降,當將要到達內管總成上端時,應適當減慢下降速度,1000m 孔深范圍內,可以聽到輕微的撞擊聲,然后開動繩索取心絞車,緩慢提升鋼絲繩,確認內管總成已提動后可正常提升。提升過程中,若沖洗液由鉆桿溢出,說明打撈成功,否則重復試撈,嚴禁猛沖硬蹾,反復撈取無效應提鉆處理。

8.2.5 鉆具總成和打撈器的維護保養(yǎng)

8.2.5.1 每回次需檢查彈卡磨損情況和張簧是否變形,彈卡處于張開狀態(tài)時,兩翼最大間距
應比彈卡擋頭內徑大 1.5mm。
8.2.5.2 單動軸承應定期注入黃油,發(fā)現(xiàn)單動不靈活,需拆開檢查,徹底清洗。
8.2.5.3 每次提鉆檢查彈卡擋頭撥叉、懸掛環(huán)和座環(huán),不符要求應進行修復或更換。
8.2.5.4 每次打撈巖心前,檢查打撈鉤頭部和尾部彈簧,打撈鉤頭部嚴重磨損和尾部彈簧變
形要及時更換。

8.2.6 繩索取心鉆桿的使用和維護保養(yǎng)

8.2.6.1 擰卸時,應使用多觸點專用鉆桿鉗,并扶正立根上部,不允許用普通管鉗擰卸或用鐵錘敲擊鉆桿。
8.2.6.2 堅持使用絲扣油和沖洗液潤滑劑。
8.2.6.3 下鉆時鉆桿連接螺紋應達到規(guī)定的預扭矩值。
8.2.6.4 鉆桿立根長度以 12m 為宜,鉆桿與套管間隙不宜過大,鉆進中不盲目加壓。
8.2.6.5 防止鉆桿螺紋損傷,應做到:
a) 鉆桿下孔前檢查螺紋,清除螺紋上的污垢;
b) 鉆桿立根擺放臺應墊放木板、橡皮等,防止螺紋端部直接與鐵器接觸;
c) 下鉆時,鉆桿立根應與孔內鉆桿柱嚴格對中,防止壓傷螺紋;
d) 每次提下鉆時,注意檢查內螺紋接頭的磨損情況,直徑磨損超過母接頭外徑 1.2mm, 應及時更換;
e) 使用粘結劑粘結鉆桿螺紋時,應檢查接頭內徑部分,如有粘結劑堆積應及時清除。在擰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粘結不牢的鉆桿應重新粘結;
f) 鉆桿搬運時,螺紋部分應擰上護絲,輕拿輕放。鉆桿停止使用時,應用清水洗凈并擦干,鉆桿外表涂防銹油,內外螺紋涂絲扣油,鉆桿宜放在室內保管,并用枕木墊放,保持水平,排列整齊。
 

8.3 鉆探技術參數(shù)

 
8.3.1 鉆壓
8.3.1.1 鉆壓選擇:
a) 鉆進節(jié)理發(fā)育巖石和產狀陡立、松散破碎、軟硬互層、強研磨性等地層及鉆孔彎曲、

超徑的情況下,應適當減壓;
b) 經初磨的新鉆頭,采用正常鉆壓可獲得高鉆速。鉆進中隨著金剛石磨鈍,鉆速下降, 應逐漸平穩(wěn)增大鉆壓。
8.3.1.2 繩索取心鉆頭比普通雙管鉆頭鉆壓稍大,見表 20。
 
 20 不同規(guī)格適用鉆壓 單位為千牛
鉆 頭 規(guī) 格 A B N H P S
 
表鑲鉆頭
最大壓力 8 10 12 15 17 19
正常壓力 4~6 6~8 7~9 8~12 10~14 12~16
 
孕鑲鉆頭
最大壓力 10 12 15 18 20 22
正常壓力 6~8 8~10 10~12 12~15 14~18 16~20
 

8.3.2 轉速

8.3.2.1 轉速選擇:
a) 鉆進堅硬弱研磨性地層、裂隙破碎地層、軟硬互層及產狀陡立易斜地層時,應適當降低轉速;在軟巖層中鉆進,亦應限制轉速;
b) 鉆孔結構和鉆具級配要合理,鉆桿與孔壁間隙小,適于采用高轉速。鉆孔結構復雜, 換徑多,環(huán)狀間隙大,鉆具回轉的穩(wěn)定性差,不宜開高轉速。
8.3.2.2 轉速范圍見表 21。
 
 21 繩索取心適用轉速 單位為轉每分
鉆頭規(guī)格 A B N H P S
表鑲鉆頭 400~800 300~650 300~500 220~450 170~350 140~300
孕鑲鉆頭 600~1200 500~1000 400~800 350~700 250~500 200~400
 

8.3.3 泵量

8.3.3.1 泵量選擇:
a) 鉆進堅硬、顆粒細的巖層,鉆速低,巖粉少,泵量可小些;鉆進軟及中硬巖層,鉆速高,巖粉多,泵量應大些。鉆進裂隙,有輕微漏失地層,泵量應稍大于正常情況。鉆進研磨性強的巖層,泵量可增大;
b) 應保持上返流速為 0.5m/s~1.5m/s。表鑲鉆頭采用的泵量應比孕鑲鉆頭稍小。
8.3.3.2 孕鑲鉆頭泵量范圍見表 22。
 
 22 不同規(guī)格頭泵量 單位為升每分

8.4 泥漿鉆進操作要求

 
a) 提下鉆應先取出內管總成;
b) 控制提下鉆速度;
c) 提鉆和打撈內管時,應向孔內回灌沖洗液;
d) 采用沖洗液壓送內管時,泵量不宜過大。
 

8.5 鉆桿內壁結垢防治措施

 
a) 在不降低鉆速的條件下,盡量降低鉆具轉速;
b) 應采用固相控制措施,以清除占 90%左右大于 20µm 粒度的固相顆粒;
c) 結垢已經影響打撈時,在提鉆前半小時采用稀釋原漿循環(huán),沖刷泥垢,增大流動通徑;或者先提出上部結垢嚴重的鉆桿再下打撈器;
d) 使用防止結垢的專用沖洗液。
 
 

沖擊回轉鉆探

 
 

9.1 技術特點和適用條件

 
9.1.1 堅硬、破碎地層液動沖擊回轉鉆進,可減輕巖心堵塞,增加回次進尺,提高機械鉆速。
9.1.2 沖擊回轉鉆進通常可減緩鉆孔彎曲。繩索取心液動沖擊回轉鉆進還可減輕繩索取心鉆
桿內壁結垢現(xiàn)象。
9.1.3 硬質合金液動沖擊回轉鉆進適合于可鉆性級別 5~6 級和部分 7 級巖層。
9.1.4 金剛石液動沖擊回轉鉆進適用于可鉆性級別 6~12 級。在堅硬、致密的“打滑”巖層
應用液動沖擊回轉鉆進,可緩解金剛石鉆頭“打滑”問題。
 

9.2 液動沖擊器類型

 
9.2.1 液動沖擊器按照作用原理分為閥式正作用液動沖擊器、閥式反作用液動沖擊器、閥式雙作用液動沖擊器。閥式雙作用液動沖擊器主要有壓差式、射流式、射吸式和復合式等類型。
9.2.2 液動沖擊器可與繩索取心鉆具配套組成金剛石繩索取心液動沖擊器。
9.2.3 應根據(jù)鉆進方法、鉆孔深度、鉆孔直徑、巖石可鉆性和破碎程度以及沖洗介質類型等
合理選用液動沖擊器。硬質合金沖擊回轉鉆進宜選用低頻高功型沖擊器,金剛石沖擊回轉鉆進宜選用高頻低功型沖擊器。
 

9.3 鉆探設備及附屬裝置的選擇

 
9.3.1 應選擇轉速調節(jié)范圍較大、鉆壓控制精度較高的巖心鉆機。進行硬質合金液動沖擊回轉鉆進時,鉆機的最低轉速不高于 40r/min。
9.3.2 應選擇泵壓較大(4MPa~6MPa)、泵量可調的泥漿泵。泥漿泵應配抗震壓力表。

9.3.3 應配用心軸通孔直徑較大,轉動靈活,密封性好,耐高壓,維護方便的水龍頭。
9.3.4 泥漿泵高壓膠管的內徑不小于φ25mm,耐壓力不低于 10MPa。同時應使用耐高壓的專
用接頭。
9.3.5 通常在泥漿泵輸出管與水龍頭高壓膠管之間設置穩(wěn)壓罐。穩(wěn)壓罐容積應不小于 0.03 m3,安全壓力不低于 15MPa。
9.3.6 施工機臺應配備旋流除砂器、離心機等固相控制設備。
 

9.4 液動沖擊回轉鉆進工藝要求

 
9.4.1 鉆進參數(shù)選擇
9.4.1.1 影響液動沖擊回轉鉆進效率的鉆進參數(shù)主要有鉆壓、轉速、沖擊功和沖擊頻率等,
選擇范圍見 DZ/T 0053。應依據(jù)不同巖層條件通過試驗優(yōu)化鉆進參數(shù)。
9.4.1.2 硬質合金沖擊回轉鉆進,可采取低轉速、適當鉆壓的鉆進參數(shù)。
9.4.1.3 金剛石沖擊回轉鉆進參數(shù)一般與金剛石鉆進相近。
9.4.1.4 沖洗液量直接影響液動沖擊器的輸出特性(沖擊功和沖擊頻率等)。在穩(wěn)定地層中,
應以滿足沖擊器的額定泵量為主。

9.4.2 鉆頭選擇和使用

9.4.2.1 沖擊回轉鉆進主要采用硬質合金鉆頭和金剛石鉆頭,也可采用硬質合金翼狀鉆頭、
牙輪鉆頭。
9.4.2.2 選擇專門為沖擊回轉鉆進設計的硬質合金或金剛石鉆頭。鉆頭切削具的抗沖擊強度應大于沖擊器輸出的沖擊力,必要時應進行地面臺架試驗。
9.4.2.3 孕鑲鉆頭的金剛石粒度通常大于 60 目,濃度以 75%~90%為宜。
9.4.2.4 適當增加鉆頭的水口、水槽過水斷面,降低液動沖擊器背壓。

9.4.3 沖洗液

9.4.3.1 應根據(jù)巖層特性、鉆進深度、沖擊器性能要求等情況正確選擇沖洗液類型,確定性
能參數(shù)。
9.4.3.2 液動沖擊回轉鉆進應使用含砂量低,潤滑性能和流變特性好,可滿足護壁要求的沖洗液。
 
 

10 定向鉆探與定向取心

 
 

10.1 技術特點和適用條件

 
巖心鉆探定向鉆進技術多應用于急傾斜(陡立)礦體、深部礦體和自然造斜嚴重礦區(qū)勘探,亦可用于糾正鉆孔彎曲,補取巖礦心,繞過孔內復雜事故層段。
因地形、地面建筑限制無法安裝鉆探設備時,宜采用定向鉆進技術。為減少鉆探設備搬遷,避免多次鉆進上部復雜覆蓋層,在勘探網度密,礦體埋藏深等情況下,可利用定向鉆進技術施工分支定向孔或集束孔。

10.2 初級定向鉆進

 
10.2.1 初級定向鉆進是利用鉆孔自然彎曲規(guī)律,輔以部分工藝措施,以求達到預定目標的定向鉆進技術。
10.2.2 初級定向適用于已施工過大量鉆孔、掌握自然彎曲規(guī)律的勘探區(qū)。
10.2.3 施工前應分析已施工鉆孔的測斜數(shù)據(jù),總結不同地段、地層,使用不同鉆具組合和
鉆進技術參數(shù)時的彎曲規(guī)律。
10.2.4 根據(jù)鉆孔自然彎曲規(guī)律,確定擬施工鉆孔的孔位、開孔頂角及方位角。
10.2.5 制定不同情況下采用的鉆進方法、鉆具組合和鉆進技術參數(shù)。
10.2.6 施工中應隨時測量鉆孔頂角、方位角,并繪圖計算。鉆孔軸線與設計偏離較大時,應
及時采取糾斜措施或改用受控定向鉆探。
 

10.3 受控定向鉆進

 
10.3.1 技術特點
受控定向鉆進是利用人工造斜工具使鉆孔按設計軌跡鉆到預定目標的一種鉆進方法。施工受控定向鉆孔應遵守DZ/T 0054 中的規(guī)定。

10.3.2 鉆孔定向設計原則

10.3.2.1 應根據(jù)地質目的、地層條件、設備狀況及工藝水平進行鉆孔定向設計。
10.3.2.2 詳細掌握鉆進地層的傾角和走向、巖石硬度和可鉆性、層理發(fā)育和松散破碎程度,
研究分析礦區(qū)鉆孔歷史資料,盡量利用地層的自然彎曲規(guī)律。
10.3.2.3 確定定向鉆孔的靶區(qū)范圍。
10.3.2.4 設計孔身軌跡時,可從目標靶點上推到開孔點,亦可從開孔點推移到目標靶點。
10.3.2.5 鉆孔穿過目的層的遇層角不應小于 30°。
10.3.2.6 孔身設計應綜合考慮安全、經濟、高效率等因素。
10.3.2.7 造斜點和分枝點的位置應選在穩(wěn)定的中硬巖層部位,盡量避開硬、脆、碎巖層及
溶洞和砂層。
10.3.2.8 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地區(qū)應盡可能設計分枝定向孔,以減少修路、平整場地施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10.3.3 鉆孔定向設計內容

a) 確定孔身剖面和鉆孔結構;
b) 確定鉆孔遇層角;
c) 確定造斜點、分枝點位置;
d) 確定各孔段的曲率或曲率半徑;
e) 確定目標點孔深;
f) 確定垂直孔段或直線孔段長度;
g) 測量計算各孔段端點的頂角、方位角、長度、垂深,得出各孔段的空間坐標值;
h) 計算定向鉆孔總長度(即孔深),開孔頂角及方位角,確定孔位坐標;
i) 校核孔身曲率,檢驗是否滿足各種限制條件,如粗徑鉆具通過性,鉆桿柱安全程度等。

10.3.4 造斜工具和定向儀的選擇

10.3.4.1 單點造斜可選擇各類偏心楔;連續(xù)造斜可選擇各類連續(xù)造斜器或選擇與液動孔底
動力鉆具(螺桿馬達)配合使用的造斜器具(彎接頭、彎外管)。

10.3.4.2 在中硬巖層造斜鉆進,宜采用偏心楔;在軟至中硬巖層中造斜,宜選用螺桿馬達造斜鉆具;在中硬至硬的完整巖層中造斜,宜選用機械式連續(xù)造斜鉆具。
10.3.4.3 非磁性礦區(qū)可選用磁感應式定向儀(磁針式、磁通門磁力儀等)。磁性礦區(qū)應選用不受磁場干擾的定向儀。磁性和非磁性礦區(qū)均可選用偏重式定向儀。
10.3.4.4 使用孔底動力鉆具且定向精度要求較高時,宜選用隨鉆監(jiān)測儀,以便隨時監(jiān)控和調整工具面向角。在定向精度可以滿足地質要求的情況下,亦可選用簡單適用的單點定向儀。

10.3.5 連續(xù)造斜器偏斜施工要點

10.3.5.1 保證孔內清潔及孔底平整。
10.3.5.2 將連續(xù)造斜器平穩(wěn)下入孔內,并準確定向。
10.3.5.3 起始鉆壓要大于連續(xù)造斜器設計額定鉆壓,鉆進時應緩慢開車低速鉆進。
10.3.5.4 鉆進時不允許提動鉆具,倒桿時應先停止回轉,后卸壓。
10.3.5.5 一般情況下,造斜強度不應超過 0.5°/m。
10.2.5.6  造斜回次進尺長度 1m~3m,鉆孔糾方位時,鉆孔方位改變值與鉆孔頂角、造斜器
安裝角、全彎曲角有關,造斜器安裝角可采用計算法或作圖法確定。
10.3.5.7 造斜器提出鉆孔后,應先修整孔壁,并用總成長度 1000mm~1200mm 的短鉆具鉆進2 個回次,使普通鉆具能自由通過人工彎曲孔段。
10.3.5.8 應及時測斜,檢查造斜效果。

10.3.6 螺桿馬達定向鉆進施工要點

10.3.6.1 合理確定彎接頭或彎外管彎角和專用糾斜鉆頭型式。下鉆前檢查螺桿鉆具及高壓
管路。
10.3.6.2 緩慢將鉆具下放到孔底,然后提起 0.5m。
10.3.6.3 造斜工具定向時,應考慮一定量的反扭矩角。
10.3.6.4 固定反扭矩裝置,使立軸回轉器或動力頭不能回轉,只能上下移動。
10.3.6.5 啟動螺桿鉆空轉,緩慢下放到孔底,慢慢加壓到正常壓力。
10.3.6.6 隨時注意泵壓和扭矩的變化情況。
10.3.6.7 應及時測斜,了解造斜效果。

10.3.7 人工孔底

10.3.7.1 施工多孔底分枝孔時,應在各個分枝點處分別建造人工孔底。
10.3.7.2 建造永久人工孔底應先在預定孔深處用木塞或金屬塞“架橋”,然后灌注水泥將其
固定。永久多人工孔底通常由深至淺分步建造。建造前,該人工孔底以深孔段應先進行鉆孔封閉處理。
10.3.7.3 待水泥凝固并具有一定強度后,用普通鉆具鉆至分枝點設計孔深。
10.3.7.4 用連續(xù)造斜器或螺桿鉆進行造斜鉆進。
 

10.4 糾斜鉆進

 
10.4.1 鉆孔實際軸線偏離設計軸線超過最大允許值時,應根據(jù)地質要求進行糾斜。
10.4.2 糾斜分為增斜和降斜,通常使用各種倒塔式、懸垂式、鉸鏈式鉆具組合。
10.4.3 鉆孔局部彎曲度過大時,可使用單點造斜器、連續(xù)造斜器等糾斜。
10.4.4 糾斜鉆進過程中應隨時測量鉆孔頂角及方位角并繪圖計算。
10.4.5 糾斜操作要點:
a) 糾斜點應選擇在相對完整和較軟巖層的孔段;
b) 孔底應無脫落、殘留巖心,磨平孔底并撈凈巖粉后再下糾斜鉆具; c)糾斜鉆具要緩慢下放,輕壓慢轉,逐步加大鉆壓鉆進;

d) 鉆進時不要提動鉆具;
e) 使用偏心楔時,要將其卡牢,嚴防轉動或下沉。
 

10.5 巖心定向技術

 
10.5.1 巖心定向程序
巖心定向技術指采用機械式巖心定向儀確定孔內巖心空間產狀的工藝方法。
首先在脫離原巖前的巖心體上做出定向標記;巖心取出后,再根據(jù)巖心上的定向標記, 利用專用裝置確定巖心上結構面的產狀,進而確定對應的地下巖體產狀。

10.5.2 巖心定向鉆進施工要點

a) 巖心定向儀下孔前,應在地面試驗,確認可靠后方可下孔;
b) 認真測量并調配好鉆頭、卡簧、卡簧座和刻刀等構件,刻刀內徑要比鉆頭內徑小0.5mm~1.0mm;
c) 定向鉆具內外管彎曲不得超過 1.5mm/m;
d) 使用定長打印鉆具鉆進,倒桿位置應與定向打印位置錯開;
e) 使用定時打印鉆具鉆進,應按預定的時間開車鉆進和停車,等待儀器打印,準確測量機上余尺,計算各段定向進尺,作好記錄;
f) 取出巖心后,按順序置于巖心架上,使所有斷面對接吻合,按照定向壓痕方向畫出定向母線并延伸到本回次各節(jié)巖心上。
 
 

11 空氣反循環(huán)取樣鉆探

 
 

11.1 技術特點和適用條件

 
11.1.1 技術特點
空氣反循環(huán)取樣鉆進是將壓縮空氣作為沖洗介質從雙壁鉆桿環(huán)狀間隙送至孔底,攜帶巖樣從中心通道高速返回地表的鉆進方法,主要特點有:
a) 沖洗介質流速快,攜帶巖屑能力強,洗孔效果好;
b) 孔底清潔,冷卻鉆頭效果好,鉆頭壽命長;
c) 通常配用潛孔錘沖擊鉆進,效率高;
d) 鉆進中連續(xù)、實時采取巖礦樣品,采取率高;
e) 適應復雜地層鉆進;
f) 適合干旱缺水地區(qū)使用。

11.1.2 適用條件

a) 地質異常驗證及礦體邊沿追索;
b) 已掌握基本地質構造資料的老礦區(qū)補充勘探;
c) 在地層較穩(wěn)定的礦區(qū),與少量取心鉆孔配合進行勘探施工;
d) 主要以獲取礦物成分和礦體品位為目的的鉆孔。

11.2 設備的選擇與配套

 
11.2.1 主要設備
空氣反循環(huán)鉆探應配置的基本設備包括鉆機、空壓機、灌注泵等。
11.2.1.1 鉆機能力應滿足使用雙壁鉆具時設計孔深和孔徑的要求,具有長行程連續(xù)給進的功能,并盡可能輕便化,拆、裝、運、移快捷。優(yōu)先選擇液壓頂驅式鉆機或大通孔、長行程、自動倒桿的立軸式鉆機,亦可用轉盤式鉆機。
11.2.1.2 空壓機宜選用輕便的螺桿式空壓機,風量應滿足驅動潛孔錘工作和保證輸送巖樣
上返流速的需求,風壓應能在克服孔內水位背壓后驅動潛孔錘正常工作。
11.2.1.3 若空壓機風壓不夠,可串接增壓機提高風壓;若風量不足,可采用同壓力的空壓機并聯(lián)使用。
11.2.1.4 灌注泵可選擇壓力適當、排量可調的普通小型柱塞泵。

11.2.2 巖樣收集與縮分設備

11.2.2.1 收集巖樣可用旋流分離器、巖樣捕集系統(tǒng)等。
11.2.2.2 樣品縮分采用微型旋流器、瓊斯分樣器、濕式分樣器等。

11.2.3 除塵與消泡裝置

11.2.3.1 通過引流管、沉降柜、除塵器等降低粉塵。
11.2.3.2 采用機械消泡裝置除泡。

11.2.4 鉆參儀表

11.2.4.1 鉆機應配有鉆進參數(shù)儀表,如鉆壓表、轉速表、扭矩表等。
11.2.4.2 空壓機應配有空氣壓力表、流量計、溫度計等。
 

11.3 鉆具組合

 
11.3.1 基本組合
11.3.1.1 一般的鉆具組合形式由下至上的順序為:鉆頭(潛孔錘)、側入式正反轉換接頭、
雙壁鉆桿、雙壁主動鉆桿、氣水龍頭、鵝頸管、排屑管。
11.3.1.2 采用貫通式鉆頭時,鉆具組合無側入式正反轉換接頭,直接從孔底形成反循環(huán), 輸送巖樣。
11.3.1.3 采用頂驅式鉆機時,可去掉雙壁主動鉆桿,直接用普通雙壁鉆桿。

11.3.2 鉆頭

11.3.2.1 采用一般鉆具組合時,孔底為局部正循環(huán)鉆進,可選擇常規(guī)全面鉆進鉆頭:潛孔
錘鉆頭、牙輪鉆頭、刮刀鉆頭等。
11.3.2.2 全孔反循環(huán)鉆具組合使用貫通式鉆頭,要求鉆頭有較大的中心孔和可靠的外密封, 具有良好的導流效果。

11.3.3 側入式正反轉換接頭

側入式正反轉換接頭應能保證孔底正循環(huán)氣流從旁側孔進入雙壁鉆桿中心通道。

11.3.4 雙壁鉆桿

要求有較高的強度,三環(huán)間隙合理,內外壁平滑。規(guī)格系列見表 23。

 
 23 雙壁鉆桿推薦規(guī)格 單位為毫米
外  管 內  管 接頭外徑 適宜孔徑
56/46 35/31 58 68
73/63 45/39 76 85
89/78 55/50 92 105
114/100 83/76 117 127~131
 

11.3.5 雙壁主動鉆桿

上下端分別與氣水龍頭和雙壁鉆桿連接,內徑與雙壁鉆桿內徑一致,外壁可根據(jù)不同的夾持方式選擇圓形、方形、六方形等。

11.3.6 雙通道氣水龍頭

中心通道輸送返上的巖屑流體,內徑應與雙壁鉆桿內徑一致,旁側通道輸入高壓空氣, 經雙壁管環(huán)狀間隙送至孔底。

11.3.7 鵝頸管

連接氣水龍頭與排渣管,宜采用較大曲率半徑,內徑應與雙壁管內徑一致。

11.3.8 排渣管

連接鵝頸管與樣品收集裝置的軟管,口徑應大于鵝頸管內徑,內壁平滑。

11.3.9 附屬器具

11.3.9.1 外環(huán)封隔器
鉆桿外徑與孔壁間隙過大時,需用封隔器,迫使孔底氣流進入中心通道形成良好的反循環(huán)。

11.3.9.2 反吹接頭

當反循環(huán)氣流不暢或發(fā)生堵塞時接入反吹接頭,變反循環(huán)為正循環(huán),起到解除堵塞的作用。

11.3.9.3 巖心卡斷器

完整地層采用貫通式鉆頭時,需在鉆頭上加接巖心卡斷器,使巖心斷為短節(jié)。
 

11.4 鉆進工藝

 
11.4.1 鉆進方法和適用地層
空氣反循環(huán)鉆進主要采用潛孔錘鉆進、牙輪鉆進、刮刀鉆進等全面鉆進方法,以巖石碎屑為樣品。各種方法適用的地層見表 24。

 

 24 不同鉆進方法用的地層

 
鉆進方法
地層條件
堅硬 中硬 松軟 破碎 涌水
常規(guī)潛孔錘鉆進 O × O
貫通式潛孔錘鉆進 O × O O
牙輪鉆頭鉆進 O O O
合金取心鉆頭鉆進 × O
復合片取心鉆頭鉆進 O O
刮刀鉆頭鉆進 × ×
注:●—完全適合 O—基本適合 ×—不適合
 
11.4.2 潛孔錘鉆進
11.4.2.1 鉆進技術參數(shù)選擇
11.4.2.1.1 鉆壓應小于回轉鉆進壓力,一般為鉆頭直徑每毫米 80N~150N。
11.4.2.1.2 轉速不應過高,一般為 20r/min~60r/min。
11.4.2.1.3 風量應滿足潛孔錘所需工作風量和巖樣上返所需風量的要求,一般為 5m3/min~
10m3/min。在孔內有水位壓力的情況下,應考慮空氣受壓體積縮小的因素,進一步增大風量。
11.4.2.1.4 風壓在孔內無水的情況下,需達到潛孔錘的額定工作壓力;在有水位時,要增加克服背壓,頂開水柱的壓力。

11.4.2.2 基本技術要求

11.4.2.2.1 一般選用中頻、大沖擊功的潛孔錘及配套球齒鉆頭。
11.4.2.2.2 入孔前送風檢查潛孔錘是否正常啟動,并加注潤滑油。
11.4.2.2.3 在加接鉆桿時向鉆桿內注入潤滑油,或采用注油泵潤滑潛孔錘。
11.4.2.2.4 應防止鉆具堵塞和接頭松動。
11.4.2.2.5 地層變軟應提鉆變換鉆具組合或改變鉆進方法。

11.4.3 牙輪鉆進

11.4.3.1 鉆進參數(shù)選擇
11.4.3.1.1 鉆壓為鉆頭直徑每毫米 300N~600N。
11.4.3.1.2 轉速 30r/min~60r/min。
11.4.3.1.3 風量 3m3/min~10m3/min。

11.4.3.2 基本技術要求

11.4.3.2.1 中硬地層選擇鑲齒牙輪鉆頭,軟巖選擇銑齒牙輪鉆頭。
11.4.3.2.2 新鉆頭入孔需低鉆壓、低轉速跑合 1h 左右再逐步加至正常值。
11.4.3.2.3 避免鉆頭長時間處于掃孔和劃眼、擴孔狀態(tài)。

11.4.4 刮刀鉆進

軟地層中可采用全面鉆進用的三翼合金鉆頭、十字型鉆頭等。鉆進技術參數(shù)可參照牙輪鉆頭,鉆壓應適當降低。

11.4.5 鉆進操作要求

11.4.5.1 開孔時采用常規(guī)鉆進方法穿過松散覆蓋層,下入孔口管或套管后,再開始空氣反
循環(huán)鉆進。
11.4.5.2 鉆進中應隨時觀察上返巖礦樣品,及時掌握地層變化,調整鉆進參數(shù)或改變鉆進工藝和鉆具組合。

11.4.5.3 每個采樣回次末或加接鉆桿時,應強風吹孔 1min~3min,排凈孔內巖屑,保證不混樣。
 

11.5 空氣介質種類與特性

 
以空氣為主體的沖洗介質有干空氣、霧化氣、泡沫、氣水混合物等形態(tài),其特征及應用范圍見表 25。
 

 25 空氣鉆進沖洗質特征及應用范圍

 
類 型
 
組 分
 
密度kg/m3
上返
速度m/s
空氣 體積比
 
應 用 范 圍
干空氣 空氣 1.29 15~25 100 無水地層、干孔
霧化氣 空氣、水 1.8~2.3 15~25 99.95 潮濕地層、捕塵
泡沫 空氣、水、泡沫劑 5 10 99.5 潮濕地層、漏水地層、捕塵
氣水混合物 空氣、水 100 以上 10 80 含水地層、注水
 
11.5.1 干空氣鉆進
干空氣由于攜帶巖粉、冷卻鉆頭、清洗孔底的作用相對較低,其上返流速應達到 15m/s~ 25m/s。

11.5.2 霧化鉆進

在潮濕地層中鉆進時,為解決泥包、泥堵和巖粉粘附孔壁等問題,應采用氣水體積比2000/1~3000/1 的霧化鉆進。

11.5.3 泡沫鉆進

在潮濕地層中為穩(wěn)定孔壁、增大攜粉能力,宜加入 0.3%~1.0%無毒、無污染的發(fā)泡劑, 形成氣液體積比 200/1~300/1 的泡沫。

11.5.4 氣水混合鉆進

在含水地層中,應增大水在空氣中的比例,形成氣、水、巖屑三相混合流,增大排屑能力。
 

11.6 除塵與消泡

 
11.6.1 孔內排出干粉巖屑時,要采取有效防塵措施:
a) 從旋流器溢氣口引流到下風口 15m 外,再用噴水除塵或袋式除塵法除塵;
b) 從進氣口注水,霧化鉆進降塵;
c) 操作者用口罩、工作服防護。
11.6.2 泡沫液流的返出口應有消泡裝置,宜選用簡單易行又利于泡沫回收再利用的機械作用消泡法。
 

11.7 樣品的收集與縮分

 
11.7.1 從孔內連續(xù)返出的攜帶巖礦樣品的流體經過旋流器進行分離,空氣從旋流器上口溢

出,下口排出巖屑作為樣品。
11.7.2 樣品按出孔順序以一定間隔分段采集、裝袋、編號,標明對應孔段。分段長度根據(jù)不同的地質要求確定,一般 0.3m~1.5m。
11.7.3 分段采集到的樣品應按規(guī)定合理縮分,選取送檢樣品。
11.7.4 樣品的采集有先采集后縮分和先縮分后采集兩種方式:
a) 返至地面的巖屑氣流首先進入由大、小兩個并列旋流器組成的沉降桶內進行分離, 巖樣從下口排出,其中小旋流器排出的樣品約占總量的 1/10,該樣品作為送檢樣和副樣;
b) 將返至地面的巖屑按取樣間隔收集,再分別送到分樣器進行縮分,可獲得兩份相當于總量 1/8 的樣品,作為送檢樣和副樣。
11.7.5 沉降桶小旋流器排出的相當于總量 1/10 的樣品還可以直接連續(xù)進入一個“腸衣”式
的塑料袋中,形成碎屑組成的“柱狀巖心”,可以觀察、分析和準確判定層位,并取樣送檢及留副樣。
11.7.6 當樣品中大量含水時,應采用濕式分樣器縮分,收集 1/16 的含水樣品,用桶沉淀后
再取樣送檢和留副樣。
 

11.8 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11.8.1 巖樣上返堵塞處理
巖樣在上返途中相互擠卡形成堵塞,致使鉆進無法進行。應將鉆具提離孔底一段距離再放下,反復幾次可解堵;若無效可換上反吹接頭,改反循環(huán)為正循環(huán),利用高壓氣流排堵。

11.8.2 雙壁管環(huán)隙堵塞處理

由于操作不當使大量巖屑從轉換接頭內吸入環(huán)隙造成堵塞,致使氣路不通無法鉆進。要求嚴格按規(guī)程操作,邊送風邊下鉆,停鉆時緩慢開啟排氣閥。

11.8.3 泥環(huán)卡鉆處理

孔內潮濕時,巖粉逐漸粘滯、聚結在孔壁或鉆桿外壁,形成泥環(huán)卡鉆。應避免強力起拔造成泥環(huán)擠壓卡死鉆具,盡量下放鉆具,換上反吹接頭正循環(huán)沖孔,清洗、潤滑解卡。采用霧化和泡沫鉆進通??梢苑乐鼓喹h(huán)產生。

11.8.4 坍塌埋鉆處理

在易發(fā)生垮塌埋鉆的破碎松散地層,可采用套管封隔。

11.8.5 夾鉆處理

前一回次鉆頭外徑逐漸磨損致孔徑變小,下入的新鉆頭擠卡在小徑孔壁中時,嚴禁強壓硬轉,應送風震擊,輕提慢轉,逐步脫卡。下鉆前應測量鉆頭外徑,新入孔鉆頭外徑應不大于舊鉆頭外徑。
 
 

12 沖洗液

 
 

12.1 類型和應用地層

 
12.1.1 清水和自然造漿
完整和孔壁穩(wěn)定地層采用清水作沖洗液,鉆遇黏土類地層時,巖屑與清水混合并分散形成自然造漿。

12.1.2 細分散泥漿

鈉膨潤土粉或鈣膨潤土粉加純堿(碳酸鈉)用淡水攪拌形成穩(wěn)定的懸浮液,即細分散泥漿,適于孔壁較穩(wěn)定的地層。

12.1.3 粗分散泥漿

細分散泥漿中加入石灰、石膏、NaCl、CaCl2 和海水一類的絮凝劑和其他處理劑,形成適度絮凝的粗分散泥漿。主要有鈣處理泥漿(石灰泥漿、石膏泥漿、氯化鈣泥漿)、含鹽泥漿(鹽水泥漿、飽和鹽水泥漿、海水泥漿)和鉀基泥漿等。適于較復雜的水敏性地層、鹽堿地層和淺海鉆探。

12.1.4 不分散低固相(聚合物)沖洗液

以具有選擇性絮凝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等為主要處理劑, 保留泥漿中優(yōu)質造漿黏土,絮凝劣質土和鉆屑,便于地表沉除,保持泥漿低固相和良好的 剪切稀釋性能。該類泥漿適應性強,特別適于中硬地層。

12.1.5 無固相沖洗液

清水中不加黏土只加化學處理劑。主要有合成高聚物沖洗液、天然植物膠沖洗液、生物聚合物(XC)沖洗液、水玻璃+PHP 沖洗液等。適于穩(wěn)定地層和一般的水敏性地層鉆進。
 

12.2 沖洗液常用材料和化學處理劑

 
沖洗液由基礎配漿材料及處理劑兩部分組成。基礎配漿材料是指在配漿中用量較大的基本組份,主要有水和黏土,沖洗液材料應符合 GB/T 5005 的規(guī)定,優(yōu)先使用鈉膨潤土; 化學處理劑用于改善和穩(wěn)定沖洗液性能,滿足護壁要求。巖心鉆探常用的處理劑參見附錄 A
(資料性附錄)。
 

12.3 沖洗液主要性能指標

 
沖洗液主要性能指標包括密度、流變性、濾失性、酸堿度、含砂量、抑制性和潤滑性等。沖洗液主要性能測試程序參見附錄 A(資料性附錄)。
 

12.4 現(xiàn)場沖洗液的配制與維護

 
12.4.1 循環(huán)系統(tǒng)
泥漿池和沉淀池的容量要根據(jù)機場環(huán)境來確定,通常不低于設計鉆孔總容量的 3~5 倍。一般 10m3~15m3,條件困難時可用容量 1m3~2m3 鐵板箱代替。循環(huán)槽長度一般應 10m~15m 以上,內寬 220mm~250mm,坡度 1/100~1/80,每隔兩米可交錯安置一個擋板;池槽應做防滲處理,周邊用磚石和混凝土加固。

12.4.2 現(xiàn)場配漿

現(xiàn)場配漿的基本計算參見附錄 A(資料性附錄)。

12.4.2.1 配漿裝備

每臺鉆機應配泥漿攪拌機和一個 0.2m3~0.3m3 處理劑容器。

12.4.2.2 配漿步驟

a)準確了解處理劑性能、配伍范圍和參考用量;  b)根據(jù)鉆孔設計任務書確定沖洗液性能指標和配方; c)按配方計算配漿材料用量,并嚴格計量加入;

d) 操作順序。先加水;用鈣膨潤土配漿時,應將土粉重量 5%~8%的純堿先加到攪拌機內,再加鈣土粉攪拌均勻,靜置 24 h 鈉化后加入處理劑;鈉膨潤土配漿,可直接加到攪拌機中,按水、土、處理劑的順序加入,充分攪拌后直接使用;
e) 用檢測儀器測定新漿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

12.4.2.3 加入順序

若需加入幾種處理劑,應按照先加分子量小的無機化學材料,再加有機高分子化學材料。

12.5 維護與管理

12.5.1 施工中需要用多種、消耗量大或很難溶解的化學處理劑時,應在接近水源池的循環(huán)
槽邊放置處理劑容器,將處理劑預先用水溶解,循環(huán)過程中緩慢流入循環(huán)槽。
12.5.2 使用沖洗液的現(xiàn)場應配備漏斗黏度計、比重秤、失水量儀、含砂量儀和 pH 試紙;泥漿管理員每班至少測定一次沖洗液的常規(guī)性能,并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入班報表內。
12.5.3 清除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巖屑和泥砂,固相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之內;固控設備宜選用小型旋流除砂器和離心除泥機。
12.5.4 根據(jù)孔內情況及時調整沖洗液性能。
12.5.5 需要轉化沖洗液類型時,應在實驗室內先做試驗,確定轉化程序。
12.5.6 使用化學處理劑要注意防毒、防腐蝕?,F(xiàn)場和實驗室應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
12.5.7 新工區(qū)、新礦種勘探,要根據(jù)地層條件、鉆進方法,在實驗室內確定沖洗液類型,
選擇合適的處理劑,設計經濟、合理的配方。
 

12.6 防止繩索取心鉆桿內壁結垢對沖洗液的性能要求

 
a) 低固相:膨潤土加量一般不超過 4%,漿液密度不高于 1.02g/cm3~1.03g/cm3;
b) 固相控制:固相粒度的 80%~90%控制在 15μm~20μm 以下;
c) 低黏低切:視黏度<3mPa.s~5mPa.s,屈服值<0.05Pa~0.1Pa,靜切力 IG/10G 趨于零。相當于蘇氏漏斗黏度 18s 左右;
d) 失水量:一般失水量≤15ml/30min。
 

12.7 廢漿處理

 
12.7.1 根據(jù)鉆孔設計深度,鉆前選擇合適位置挖掘一個廢漿池,收集循環(huán)系統(tǒng)排出的廢液。
12.7.2 終孔后,將廢棄的沖洗液泵到廢漿池中,摻入水泥、石灰類絮凝固化材料,硬化后
掩埋處理。
 
 

13 護壁和堵漏

 
 

13.1 不同地層和應力異常帶的護壁措施

 
13.1.1 完整、孔壁穩(wěn)定地層
可采用清水作沖洗液。金剛石鉆探、斜孔或定向孔、深鉆應加入潤滑減阻劑。優(yōu)先選用陰離子型潤滑劑,鉆進含鈣離子地層宜選用復合型潤滑劑。為改善攜帶巖屑能力,亦可使用細分散泥漿、低固相或無固相沖洗液。潤滑劑參考用量:清水 0.3%~0.5%,泥漿 1.0%~1.5%。

13.1.2 松散、破碎地層

a) 接近地表的無膠結的粉砂、流砂和風化層,一般采用高黏度(50s~60s 以上)細分散沖洗液快速通過后下孔口管或表層套管隔離;
b) 一般破碎帶可選用高分子聚合物(加量 0.5%~1.0%)或廣譜類護壁劑(加量 2%~ 3%),采用小泵量循環(huán);
c) 鉆進斷層破碎帶時,快速穿過后,應注水泥重新造壁;斷層帶存在徑流地下水時, 宜用速凝漿液造壁并堵漏;
d) 破碎帶孔段過長或無法快速穿過時,可跟管鉆進。

13.1.3 水敏性地層

a) 遇水膨脹地層應選用抑制性沖洗液。含鉀離子的處理劑對滲透水化抑制性最好,銨鹽和陽離子聚合物次之;
b) 遇水崩解地層宜用涂抹效果好的低軟化點瀝青類處理劑封堵(≤3%),成膜樹脂類和高分子聚合物次之;
c) 蒙脫石泥巖和伊利石頁巖交互存在的伊蒙混層,可選擇含鉀離子、瀝青和高分子聚合物復配或復合的廣譜型處理劑;
d) 千枚巖、糜棱巖、蝕變凝灰?guī)r、蝕變粗安斑巖、高嶺石化和絹云母化類地層遇水有不同程度的分散和剝落,可采用含高分子聚合物(0.1%~0.5%)的低固相沖洗液或具一定抑制性的粗分散型沖洗液;
e) 高分子聚合物的包被作用可防止巖屑分散造漿。加入 0.5%~1.5%潤滑劑可預防粘附卡鉆。

13.1.4 水溶性地層

鉆進巖鹽和天然堿層可選用飽和鹽水泥漿。穿過厚鹽層后,應選用欠飽和鹽水沖洗液; 鉆進芒硝和石膏層可用粗分散型的石膏沖洗液。

13.1.5 構造應力異常帶

鉆進構造應力異常帶時,提鉆后易造成卡埋鉆。在鉆進時,宜逐步提高沖洗液密度處理。

13.1.6 護壁鉆進要求

a) 提鉆前應調整好沖洗液性能(適度加重為主),保持孔底清潔;
b) 孔壁不穩(wěn)定時,應降低提下鉆速度;
c) 提鉆時應該連續(xù)回灌沖洗液,禁止使用清水;
d) 鉆具結構和級配合理,彎曲鉆具不得入孔; e)采用合理的鉆進技術參數(shù);
f)發(fā)現(xiàn)孔壁不穩(wěn)征兆,立即采取措施。
 

13.2 套管護壁

 
13.2.1 孔口管
為保護孔口穩(wěn)定,應牢固埋設孔口管。

13.2.2 護壁套管

鉆進不穩(wěn)定地層或遇溶洞、老窿、暗河及承壓水、氣地層,在沖洗液護壁不能奏效、水泥很難固壁時應下套管護壁。

13.2.3 下套管前的準備

a) 應清除孔內的殘留巖心、沉砂;
b) 檢查套管質量,管材應符合標準,用鉆頭或套管接頭通過準備下入孔內的全部套管;
c) 檢查要下入孔內套管的接頭螺紋;

d) 準確丈量每根套管長度,編號排隊,并記錄在班報表上;
e) 準備齊全下套管的工具。

13.2.4 下套管要求

a) 套管下端應安裝套管鞋和木引鞋,在套管外壁涂抹黃油類潤滑劑并在潤滑層外纏繞一層 PVC 塑料薄膜,薄膜外再涂一層黃油;
b) 下管時套管螺紋應擰緊,每節(jié)套管螺紋應涂松香防滑劑或其它防脫扣的材料;
c) 擰卸套管禁用管鉗,應用鏈鉗或自由鉗;
d) 在地層破碎、松散孔段,應嚴格控制下管速度;
e) 套管鞋要盡可能坐在基巖硬盤上,下端用水泥或黏土封固 2m 左右;其上端(孔口) 要嚴密封閉,用環(huán)形鋼板與孔口管焊接;
f) 套管與孔壁之間應灌滿泥漿;
g) 套管起拔特別困難及容易出現(xiàn)套管底部懸空的礦區(qū)和鉆孔,可使用反絲套管,但上部應固定,防止倒扣。

13.2.5 起拔套管

13.2.5.1 終孔后應起拔回收孔內套管。
13.2.5.2 下割管器割斷套管下端封固段。
13.2.5.3 用千斤頂起拔松動套管后,再用升降機逐根起拔。
13.2.5.4 套管起拔困難,可先用震擊器(或吊錘)震松,再用千斤頂起拔。
13.2.5.5 震擊器無效時,可用割管器分段割開孔內套管,用絲錐分段起拔。
 

13.3 堵漏與止涌

 
13.3.1 漏失判斷
a) 鉆進中發(fā)現(xiàn)漏失,應記錄漏失時的孔深、沖洗液性能、泵壓變化以及孔口返漿狀態(tài);
b) 提鉆檢查取出的巖心,是否存在松散、孔隙、裂隙、溶洞或節(jié)理發(fā)育等漏失通道;
c) 鉆具全部提出后,用測繩測量孔內穩(wěn)定水位和鉆桿濕痕位置;
d) 參考鄰孔和本孔裸眼段鉆進漏失情況,綜合判斷漏失層位和漏失量;
e) 有條件的施工單位,可用物探儀器(井溫測試、示蹤原子測量、電阻測量、超聲波測量)或專用測漏儀(壓力傳感器、旋轉葉片式流量計)判斷漏失層位置。

13.3.2 防漏措施

a) 盡量采用低密度低失水沖洗液鉆進;
b) 在易漏地層中鉆進,要控制泵壓、泵量和提下鉆速度;發(fā)現(xiàn)微小漏失,應加入 1%~ 2%的隨鉆堵漏材料;
c) 下鉆時,不得在已知漏層位置開泵。

13.3.3 漏失類型和堵漏方法

13.3.3.1 孔隙與微裂縫漏失時,漏失量小,孔口能夠返流,宜采用如下措施:
a) 靜止堵漏。發(fā)現(xiàn)漏失后立即停鉆,上提鉆具一定高度,停泵靜止幾小時,孔內液位不再下降,可繼續(xù)鉆進;
b) 惰性材料堵漏。加入 3%左右的惰性堵漏材料隨鉆循環(huán),在漏失位置架橋封堵;
c) 交聯(lián)封堵。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或水解聚丙烯腈鈉鹽(HPAN)沖洗液中加入CaCl2、石灰或水泥作交聯(lián)劑。
13.3.3.2 壓差引發(fā)的漏失宜采用如下措施:
a) 降低泥漿密度。鉆進中,循環(huán)液流的液柱壓力過大壓裂(漏)地層,可以采用逐步稀釋泥漿、降低泥漿密度,使之與低孔隙壓力的地層平衡止漏;

b) 充氣泥漿止漏。通過向泥漿充氣,降低泥漿密度(0.60g/cm3~0.95g/cm3)的方法達到止漏目的;
c) 單向壓力屏蔽。將 1%~3%的液體套管隨鉆封堵,壓力消失或降低后自行解堵。
13.3.3.3 裂縫和破碎帶漏失宜采用如下措施:
a) 采用高失水劑如DTR 堵劑、PCC 堵劑和狄塞爾堵漏劑。堵漏漿液在液柱壓力下迅速失去水分,在孔壁形成一層致密、具有較高強度的濾餅封堵漏失層;
b) 水泥護壁堵漏。選擇速凝、早期強度高、密度低的硫鋁酸鹽水泥,也可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加速凝劑、早強劑。現(xiàn)場施工前應檢測水泥漿性能指標,包括水灰比,漿液密度、初凝和終凝時間、流動度、可泵期。然后用平衡法灌水泥漿。
13.3.3.4 涌漏交替或漏失帶存在徑流宜采用如下措施:
a) 速凝漿封堵??上裙嘧⒉糠炙倌z體,在漏層通道狹窄處凝固,然后再注入普通水泥漿。要選定速凝膠體的配方,并根據(jù)漏失層深度計算漿液輸送時間,確定配方加量,并預先在地表做試驗;
b) 軟膠塞速凝漿液封堵。采用柴油、水泥、膨潤土不加水配成漿液。在 48h 內不會凝固,但在孔內遇水后很快膠凝。

13.3.3.5 大裂縫和溶洞漏失

a) 充填與堵漏液復合封堵。從孔口投入碎石粗砂水泥球至孔底,之后灌注堵漏漿液;
b) 大型尼龍袋橋堵。將鉆桿用銷釘或安全接頭與有彈性的橄欖形的大尼龍袋連接,并下放到溶洞漏失部位后,從孔口注入定量的水泥漿,硬化后掃水泥塞成人造孔段。

13.3.4 止涌和抑涌

13.3.4.1 鉆遇承壓水層或中高溫地熱(>100℃)發(fā)生井涌或井噴,應用平衡地層壓力鉆井
技術、提高沖洗液的密度抑涌或止噴。
13.3.4.2 涌水量大或其他原因使抑涌控制困難時,可采用軟膠塞速凝漿液封堵止涌。
 
 

14 鉆孔軌跡測量

 
 

14.1 一般規(guī)定

 
14.1.1 根據(jù)鉆孔設計要求和工作地區(qū)的地層特性,選擇測斜方法和測斜儀器類型。
14.1.2 鉆孔方位通常使用磁性測斜儀器測量。在受磁性干擾地區(qū)或磁性礦區(qū)測量鉆孔方位
時,應使用陀螺測斜儀或其他非磁性測斜儀器。單純測量鉆孔頂角時,可以使用氫氟酸測斜方法或機械頂卡式測斜儀器。
14.1.3 嚴格按照各類儀器的使用說明操作。
14.1.4 測斜時要保證測斜儀器軸線與所測點處鉆孔軸線平行。
14.1.5 測斜儀器使用前應經過校驗與調整,保證性能達到要求。
14.1.6 使用定時裝置測斜時,應保證儀器探管在孔內有足夠的穩(wěn)定時間。
14.1.7 用鉆桿下放測斜儀器探管時,操作要輕、穩(wěn),禁止快速下放或猛拉。
14.1.8 測量時應保證儀器探管密封并注意防震。
14.1.9 同一測點的兩次讀數(shù)差異較大時,應重新測量。
14.1.10 作好測量數(shù)據(jù)的原始記錄和保存工作。
14.1.11 測量結束后,應按說明書規(guī)定對測斜儀器進行保養(yǎng)并妥善保管。

14.2 鉆孔軸線軌跡簡便計算方法

 
14.2.1 鉆孔軸線空間位置計算采用直角坐標系,一般定義 Y 軸正向為正北方向,或定義 X 軸為勘探線方向(斜孔設計方向)。
14.2.2 鉆孔軸線的空間位置用軸線上每一點的三維坐標表示。
14.2.3 為簡化計算過程,常將鉆孔軸線軌跡視為三維折線。
14.2.4 一般采用均角全距法或全角半距法計算每一測點三維坐標。
 
 

15 孔內事故的分類和預防處理

 
 

15.1 孔內事故分類

 
15.1.1 卡、埋、燒鉆事故
孔內鉆具由于卡阻、塌埋、燒結、吸附而無法回轉和提動。

15.1.2 鉆具事故

孔內鉆具折斷、脫扣、墜落。

15.1.3 套管事故

套管整體下滑、中間斷開、管壁損壞等。

15.1.4 落物事故

孔內掉入鉆頭、工具等堅硬小物件。
 

15.2 預防孔內事故的基本要求

 
15.2.1 加強機臺生產技術管理,增強工作人員責任心,認真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遵守施工設計和操作規(guī)程,杜絕違章作業(yè)。
15.2.2 全面了解工區(qū)環(huán)境與地質情況,制定孔內事故防治預案。
15.2.3 注意設備、鉆具、機具、儀表的檢查維護,確保運行正常、工作可靠。
15.2.4 注重沖洗液性能的調配和維護。
15.2.5 在深孔或復雜地層施工應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
15.2.6 采用高效鉆進技術快速通過不穩(wěn)定地層;或應用繩索取心、雙壁反循環(huán)等先進鉆進
技術進行滿眼鉆進隨鉆護壁,減少事故發(fā)生。
 

15.3 處理孔內事故的基本要求

 
15.3.1 處理事故應按照先簡易、后復雜的步驟進行,依序為:
a) 第一步從提、打、震、撈、沖、抓、吸、粘、竄、頂?shù)容^簡單易行的方法中選取;
b) 第二步用反、套、切、鉤等方法;
c) 第三步用剝、穿、掃、泡等方法;
d) 第四步用繞、炸等方法。
15.3.2 鉆探機場應配備絲錐、千斤頂、吊錘、導向器、磨孔鉆頭、削鐵鉆頭等事故處理工具。事故多發(fā)地區(qū)還應備有反絲鉆桿、撈矛、打撈鉤、反管器、震動器、磁力打撈器等專用處理工具,并妥善保管。

15.3.3 事故發(fā)生后,應查清并詳細記錄事故發(fā)生的孔深、機上余尺、事故鉆具的位置、規(guī)格類型、數(shù)量,并根據(jù)事故鉆具損壞情況,正確分析判斷孔內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15.3.4 在遇到孔壁不穩(wěn)定、不能連續(xù)排除事故時,應先用優(yōu)質泥漿護孔,保持孔壁穩(wěn)定后再處理事故,防止孔內事故復雜化。
15.3.5 用升降機提拉孔內事故鉆具前,應對鉆塔、鉆機固定螺絲、提升系統(tǒng)進行全面檢查。
15.3.6 用鉆機油缸和升降機同時頂拉事故鉆具時,先以油缸最大額定上頂力將鉆具頂緊,
再用升降機繼續(xù)提拉。卸載時,先松升降機后打開油缸回油閥,不允許用升降機承受全部載荷。
15.3.7 鉆進中發(fā)生鉆具折斷或脫落事故,用絲錐對好后,應立即提鉆,不允許繼續(xù)鉆進和
卡取巖心。
15.3.8 任何時候均應蓋好或遮嚴孔口,防止落物掉入。
15.3.9 交接班時,交班班長要將本班采用的工具、方法、步驟以及取得的進展等情況詳細
向接班班長交代清楚。處理事故時,各崗位要按人員的技術熟練程度明確分工,密切配合, 防止事故復雜化。
15.3.10 復雜事故由機長主持處理。短期內不能排除的重大事故可由上級部門召開處理事故
會議,確定處理方案,由機長遵照執(zhí)行。
15.3.11 短時間難以處理好的復雜事故,可封閉事故頭上方,采用側鉆繞障的方法處理。
 

15.4 卡、埋、燒鉆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5.4.1 事故的預防
15.4.1.1 鉆進過程中,遇到動力機響聲異常、鉆參議表數(shù)值升高、鉆具回轉阻力增大、提
鉆困難、孔口沖洗液突然中斷或泵壓升高、孔內有異常響聲、巖心堵塞等情況,應及時提鉆。
15.4.1.2 提鉆發(fā)現(xiàn)鉆具上有嚴重泥包或取粉管內有大粒巖屑、掉塊或淤泥時,應調整泥漿性能。
15.4.1.3 孔底巖粉高度超過 0.3m 時要采取處理措施。
15.4.1.4 在研磨性較強的巖層中,使用金剛石和針狀合金鉆進時,應控制回次鉆進時間,
防止磨漏巖心管。
15.4.1.5 使用噴反鉆具前,應檢查水路是否通暢,承噴器有無雜物堵塞,以及是否組裝正確。下鉆后,應先接上機上鉆桿開泵通水,再慢放到底。不允許用鉆具探測巖粉厚度。
15.4.1.6 在復雜地層中鉆進,可使用防事故安全接頭。
15.4.1.7 鉆進過程中,出現(xiàn)機械故障、停待或沖洗液突然嚴重漏失等情況時,應采取措施
將鉆具提升到安全孔段。
15.4.1.8 金剛石鉆進時,鉆桿螺紋連接應密封可靠。泥漿泵工作狀態(tài)要保持良好。在易坍塌巖層中,提鉆時要進行鉆孔回灌。
15.4.1.9 發(fā)現(xiàn)鉆具回轉遇阻時,應立即上下活動鉆具,并保持沖洗液循環(huán),不允許無故關泵。
15.4.1.10 鉆具提鉆中途遇阻時,應設法轉動和竄動鉆具,不許猛拉硬提。
15.4.1.11 發(fā)現(xiàn)燒鉆征兆時,應迅速將鉆具提離孔底,不允許停車。

15.4.2 事故的處理

15.4.2.1 卡鉆初期盡可能維持大泵量循環(huán),并經常轉動鉆具和上下竄動鉆具。在分析確定
卡鉆原因的基礎上分別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a) 發(fā)生鍵槽卡鉆事故,應設法將被卡鉆具導出,然后修整鍵槽處孔壁,不得強力提拔。修整孔壁鍵槽應不斷改換鉆具的位置和方位,接長巖心管進行擴孔,或使用帶銑刀

刃的巖心管接頭向上反掃破壞鍵槽;
b) 處理掉塊卡鉆開始以提、竄為主,繼而用拉頂結合或增加工作鋼絲繩數(shù)來增大提升能力。提、頂、竄無效時,應采用震、打等方法解卡;
c) 處理泥包、泥皮粘附卡鉆和巖粉埋鉆可以采用油浴或堿水浴解卡法。首先降低沖洗液密度,再將一定數(shù)量的石油、廢柴油或廢機油通過泥漿泵壓注到卡鉆事故孔段, 浸泡 8h~16h,每隔 1.5h~2h 上下活動鉆具一次;亦可注入 2%~3%純堿溶液浸泡解卡;
d) 鹽酸浴解卡法是石灰?guī)r地層解卡的有效方法。將 3%~5%濃度的稀鹽酸溶液通過鉆柱或孔口注入孔內,浸泡 1h~2h,并輔助活動鉆具,配合拉頂一般可以解卡。
15.4.2.2 上述方法處理無效后,將鉆桿全部返回,再用削、磨鉆頭,將異徑接頭消滅。也
可用小徑鉆頭掃透異徑接頭并掃掉巖心,下入公錐撈取巖心管。無效時,采用磨、切法逐段消滅。
15.4.2.3 處理燒鉆拉、頂無效時,可用反絲鉆桿全部返回孔內鉆桿和接頭,再用專用掏心
鉆頭和小徑鉆具透過事故鉆具 200mm~300mm,下絲錐撈取。無效時,再用擴孔(6 級以內巖層)套取或用磨削鉆頭處理。
 

15.5 鉆具折斷、脫落及跑鉆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5.5.1 事故的預防
15.5.1.1 各種管材、接頭、接箍均須按新舊程度分類存放和使用。每個機臺都要備有檢查
鉆具磨損的量具。彎曲的鉆桿、巖心管,要及時校直。提升下降鉆具時,要觀察鉆具磨損程度,檢查不合格要及時更換。管材的彎曲和磨損應符合表 26 的規(guī)定。
 

 26 不同進方法管材彎曲和最大允許值

 
鉆進方法
鉆  桿 巖 心 管
直徑單邊磨損
mm
直徑均勻磨損
mm
每米彎曲
mm
 
磨損為壁厚
每米長度彎曲
mm
硬質合金鉆進 2 3 3 1/3 2
金剛石鉆進 2 3 1 1/3 0.75
繩索取心鉆進 1 1.5 1 1/3 0.75
 
15.5.1.2 鉆桿、巖心管有裂紋、嚴重磨損和明顯變形、連接曠動等現(xiàn)象,不準下入孔內使用。
15.5.1.3 長期停用的管材、打撈工具,在下孔前應經過嚴格檢查。
15.5.1.4 鉆進過程中,出現(xiàn)泵壓表、孔底壓力指示表(拉力表)、電流表數(shù)值突然變化以及
鉆具重量減輕、動力機運轉輕快、進尺驟慢、提動鉆具有異常響聲、鉆具突然墜落、下鉆到底時實際機上余尺與計算數(shù)字不符等情況,應立即停鉆檢查。
15.5.1.5 掃孔、擴孔、掃脫落巖心時,應掛好提引器,并控制下掃速度。
15.5.1.6 鉆具不得長時間懸空回轉。
15.5.1.7 采用拉、竄、頂、打等方法處理事故時,鉆桿螺紋易松脫,要經常用人力重新擰
緊。
15.5.1.8 鉆進遇阻力過大,鉆具發(fā)生急劇反轉時,不要急于提動鉆具和強行開車。應先將鉆具慢擰上扣,再做處理。
15.5.1.9 鉆進中遇溶洞,要立即停鉆并試探溶洞深度。巖心管要保持足夠的長度,使用銳

利的硬質合金鉆頭并輕壓慢轉,穿過溶洞后視情況下入套管隔離溶洞。
15.5.1.10 提升鉆具遇連接螺紋緊、鉆具重量輕時,應先人工擰松鉆桿,再用擰管機繼續(xù)卸扣,以免跑鉆。

15.5.2 事故的處理

15.5.2.1 一般規(guī)定
15.5.2.1.1 處理事故過程中,絲錐碰不到事故鉆具上端時,不允許盲目超過預定部位向深
部試探。
15.5.2.1.2 采用掏心方法處理孔內巖心管事故時,一般應使用比事故鉆具小兩級的鉆具。采用磨銑巖心管方法時,應使用加大外徑的實心平面鉆頭或帶導向的階梯鉆頭。
15.5.2.1.3 處理孔內多頭鉆桿事故時,應用打印法判明情況,先撈活頭。如幾個頭擠在一起,要先消除擠夾力,然后用反絲鉆桿依次反回。在未弄清楚孔內情況之前,不準下入正扣絲錐盲目撈取。

15.5.2.2 處理方法

15.5.2.2.1 事故頭較正,螺紋完好時,應用相應螺紋端對接打撈,事故頭為外螺紋鎖接頭
和光鉆桿時,應合理選用絲錐,小口徑金剛石鉆具只能用公錐。
15.5.2.2.2 事故頭偏斜不嚴重時,可下帶導向罩的撈錐(公、母)撈??;鉆孔超徑,事故頭偏離中心較大時,可用彎鉆桿、撈鉤或磁力打撈器尋找事故頭。
15.5.2.2.3 事故頭磨損、變形、破損,一般用通天母錐或打撈器撈取,事故頭上有障礙物, 應先去除。
15.5.2.2.4 推薦使用可退式打撈工具,避免事故復雜化。

15.5.2.3 粗徑鉆具斷脫事故的處理

15.5.2.3.1 巖心管斷脫可在撈錐上接一彎鉆桿作導向。
15.5.2.3.2 管頭破損變形時,應用撈管器或卡管器打撈。
15.5.2.3.3 管頭有塌落物阻隔時,應先沖掃除去再打撈。

15.5.2.4 孔內鉆頭或金剛石胎體脫落事故的處理

15.5.2.4.1 撈脫落鉆頭應先將其內部巖心除去,再用小一級鉆頭或炮彈鉆頭擠夾,或套管
公錐對扣打撈。
15.5.2.4.2 打撈金剛石胎體可用抓筒、噴射反循環(huán)鉆具、粘筒或磁力打撈器。也可用掏心鉆頭,在孔底鉆一深 200mm 小眼,將胎體碎屑沖落到小眼內,然后換用原鉆頭鉆進取心,取上碎屑。亦可用磨孔鉆頭磨滅。
 

15.6 套管事故的處理

 
15.6.1 套管斷裂、脫節(jié)后,應將事故套管全部起拔后再重新下入,不準將上部套管坐在孔內下部套管上端繼續(xù)鉆進。
15.6.2 用擴孔方法處理套管事故時,擴孔鉆具應帶內導向裝置。
 

15.7 孔內落入工具物件的處理

 
落入硬質合金、小零件或工具等,可用沖撈法、粘取法、抓套法、研磨法等處理。

15.8 測井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5.8.1 測井事故的預防
15.8.1.1 測井前,要查明欲測孔段的孔徑,換徑位置,以及泥漿性能,孔內有無遺留物和
孔壁完整程度等。
15.8.1.2 下入探管前,應用原鉆進鉆具進行通孔,并超過最大測深 5m。
15.8.1.3 測井前,要對探管、電纜(鋼絲繩)連接處,絞車制動裝置等進行嚴格檢查。下
放探管要緩慢,中途遇阻應將探管提出孔口,重新通孔排除障礙后,再下入探管。

15.8.2 測井事故處理

15.8.2.1 探管被卡,如上下活動無效,可用套、割等方法進行處理。下入打撈器具時,應
將電纜或鋼絲繩拉緊,避免器具轉動。
15.8.2.2 電纜或鋼絲繩脫斷,探管掉入孔內時,應先下?lián)泼瑩迫‰娎|或鋼絲繩,無效時再用無內刃、小水口的合金鉆頭接配鉆具套取。
 

15.9 處理事故的安全規(guī)定

 
15.9.1 提拉事故鉆具,必要時應先安裝拉力表,認真檢查升降機系統(tǒng),嚴禁提升力超過鉆塔和升降機、鋼絲繩、吊鉤等的額定負荷。
15.9.2 打吊錘時,要有專人指揮。吊錘下部鉆桿要安裝沖擊把手。打箍上部應連接鉆桿, 掛牢提引器并拉緊鉆桿。
15.9.3 使用千斤頂時,要墊實地梁。打緊卡瓦時,要用鐵錘墊打,卡瓦上部應貼緊卡死, 孔口要圍好,提引器要綁牢。頂拔時不得過猛,要有一定間歇時間。
15.9.4 反鉆具時,應使用鋼絲繩反管或棘輪反管等方法,不準使用管鉗反管。反管過程中, 事故鉆具的正轉方向區(qū)域內不準站人,注意背鉗的牢靠。
15.9.5 進行孔內爆破作業(yè)時,要由具備資質的爆破手進行操作;下入爆破筒前,需用與爆破筒外形相近的鐵棒(鉛棒)試探;應采用并聯(lián)電雷管起爆;多余爆破器材應由專人負責歸庫。
15.9.6 處理事故前、后應對現(xiàn)場作業(yè)設備、工具及安全設施進行全面檢查。
15.9.7 采用上述各種方法處理孔內事故時,除直接操作人員外,其他人員都要離開危險區(qū)
域,非有關人員不得進入場房。
 
 

16 鉆探工程質量

 
 

16.1 鉆孔質量要求

 
鉆孔質量包括巖礦心采取率、鉆孔彎曲與測量間距、簡易水文觀測、孔深誤差測量與校正、原始報表和封孔等六項指標。

16.1.1 巖礦心采取率

16.1.1.1 根據(jù)設計部門或合同要求,可全孔取心、部分孔段取心或全孔不取心。
16.1.1.2 在固體礦產勘探取心孔段中,一般平均巖心采取率應達到 70%以上,礦心采取率
應達到 80%以上。有特殊要求時,按設計書或合同的規(guī)定執(zhí)行。取心孔段的巖(礦)心采取

率按以下公式計算:
巖(礦)心采取率=[巖(礦)心長度/取巖(礦)心進尺長度]×100% …… (1) 式中的進尺和巖(礦)心長度,指在固體巖(礦)層中的實際進尺和取出的巖(礦)心
長度,除設計要求外,不包括廢礦坑、空洞、表面覆蓋物、浮土層、流砂層的進尺及取出物。
16.1.1.3 巖礦心的現(xiàn)場管理和保管工作應遵循 DZ/T 0032 第 2 章和 DZ/T 0078 的規(guī)定。

16.1.2 鉆孔彎曲與測量間距

16.1.2.1 鉆孔軸線的形態(tài)及空間位置的三維坐標由設計部門提出,同時應給出實際軸線與
設計軸線偏離的最大允許值。
16.1.2.2 機臺應及時、定點測量鉆孔頂角及方位角,將測量結果填入“鉆孔彎曲度測量記錄表”。通常情況下,在直孔施工中每 100m 頂角偏斜不應超過 2°,在斜孔施工中每 100m 頂角偏斜不應超過 3°。有特殊需要時,按設計書或合同的要求執(zhí)行。
16.1.2.3 施工部門應及時計算確定鉆孔軸線的形態(tài)及空間位置。
16.1.2.4 設計或實測鉆孔頂角小于或等于 3°時,每鉆進 100m 測一次頂角(不測方位角);
頂角大于 3°時,根據(jù)地質要求每鉆進 50m 測一次頂角和方位角。定向和易斜鉆孔,應適當縮短測量間距。

16.1.3 簡易水文觀測

16.1.3.1 使用清水或無固相沖洗液的鉆孔中,每班至少觀測水位 1~2 回次。每觀測回次中,
提鉆后、下鉆前各測量一次水位,間隔時間應大于 5min。
16.1.3.2 每個鉆進回次應根據(jù)水源箱水位、泥漿池液位變化和補充沖洗液量計算沖洗液消耗量。
16.1.3.3 鉆進中遇到涌水、漏水、涌砂、掉塊、坍塌、縮徑、逸氣、裂隙、溶洞及鉆柱墜落等異常現(xiàn)象時,應及時記錄其深度。
16.1.3.4 在地下水自流鉆孔中,根據(jù)水文地質要求接高孔口管或安裝測試裝置測量水頭高度和涌水量。
16.1.3.5 孔內發(fā)現(xiàn)熱水,應測量孔口和孔底溫度。

16.1.4 孔深誤差測量與校正

16.1.4.1 下列情況應校正孔深:
a) 鉆進深度達 100m 及其倍數(shù)時;
b) 進出礦層時(礦層厚度小于 5m 時,只測量一次);
c) 經地質編錄人員確認的重要構造位置及劃分地質時代的層位;
d) 下套管前和終孔后。
16.1.4.2 孔深誤差率小于千分之一時可不修正報表;孔深誤差率大于千分之一時要修正報表。
16.1.4.3 孔深誤差率按下列公式計算
孔深誤差率=[|(校正前的孔深-校正后的孔深)|/校正后的孔深]×1000‰…… (2)

16.1.5 原始報表

16.1.5.1 原始報表包括:鉆探班報表(含簡易水文觀測記錄表)、交接班記錄表。
16.1.5.2 各班應指定專人在現(xiàn)場及時填寫原始報表,做到真實、齊全、準確、整潔。

16.1.6 封孔

16.1.6.1 臨近終孔施工管理部門根據(jù)地質部門提供的實際鉆孔柱狀圖和封孔要求,編寫封
孔設計,交機臺實施。
16.1.6.2 機臺應按封孔設計的要求嚴格執(zhí)行。
16.1.6.3 封孔后,應在孔口中心處設立水泥標志樁(用水泥固定)。
16.1.6.4 封孔后,機長應將鉆孔封孔設計和封孔記錄送交設計部門和施工管理部門存檔。

16.1.6.5 根據(jù)設計書的要求,需要對封孔質量進行驗證時,應進行透孔取樣。
 

16.2 保證鉆探工程質量的措施

 
16.2.1 保證巖礦心采取率的措施
16.2.1.1 根據(jù)各礦區(qū)地質條件、巖礦層的物理機械性質,正確地選擇取心工藝、取樣器具、
鉆進參數(shù)和沖洗液類型。
16.2.1.2 取心工具應妥善保管,使用前要認真檢查,用后要清洗檢查、注潤滑油脂。
16.2.1.3 在取心困難的礦層中鉆進時應降低轉速、壓力和泵量。
16.2.1.4 在破碎地層中鉆進時,應適當控制回次進尺長度和回次進尺時間。
16.2.1.5 鉆進回次進尺長度不得超過巖心管長度。
16.2.1.6 在礦層、礦層頂?shù)装搴椭匾獦酥緦又?,巖、礦心沒有采取上來時,要專程撈取,
必須鉆進撈取時進尺不得超過 0.5m。
16.2.1.7 退巖心時要細心,不得重敲、猛打,盡量避免人為破碎并防止上下次序顛倒。

16.2.2 預防鉆孔彎曲的措施

16.2.2.1 地表機械設備應經過檢驗,穩(wěn)固可靠。
16.2.2.2 確保安裝質量,保證“天車、回轉器、孔口”三點一線。
16.2.2.3 在易斜巖層施工,應根據(jù)地層、見礦深度等條件合理設計開孔角度和彎曲強度,
已掌握鉆孔自然彎曲規(guī)律的礦區(qū)應設計初級定向孔。
16.2.2.4 合理選擇鉆具結構和級配,盡量采用滿眼鉆進。
16.2.2.5 開孔應選用鋒利的鉆頭,鉆桿不得有偏擺,鉆壓要均勻,要隨鉆孔加深加長巖心
管。
16.2.2.6 深孔鉆進時,應盡量采用鉆鋌加壓。
16.2.2.7 遇到片巖地層、傾斜巖層、破碎帶、軟硬互層時,應使用鋒利的鉆頭和長、直、
重、厚、剛的鉆具。有條件時可采用沖擊回轉鉆進。
16.2.2.8 擴孔時要帶內導正器,換徑時要帶外導正器。粗徑鉆具要用綜合式異徑接頭連接, 其中心線應一致。
16.2.2.9 換徑時導正管長度要大于 4m,第一回次的小徑巖心管長度要小于 1m。

16.2.3 做好簡易水文地質觀測的措施

16.2.3.1 要嚴格按設計及時觀測水位及其他應測項目。
16.2.3.2 水位觀測的基準點應一致,讀數(shù)要準確。
16.2.3.3 不得任意割接測繩。

16.2.4 降低孔深誤差的措施

16.2.4.1 機場使用的鐵尺應保持兩端平齊,刻度準確、清楚,并定期校正。
16.2.4.2 丈量機上余尺時鉆柱應停止回轉,基準點要一致,并應準確丈量,及時記錄。
16.2.4.3 應用鋼卷尺丈量下入孔內鉆具的長度,并準確記錄數(shù)據(jù)。
16.2.4.4 處理事故后應校正孔深。

16.2.5 做好原始記錄的措施

16.2.5.1 記錄員應在現(xiàn)場認真、及時地填寫好各項數(shù)據(jù),不允許下班后追記、補記。
16.2.5.2 班長、機長(或綜合記錄員)要及時校對原始記錄,發(fā)現(xiàn)錯誤立即修正。

16.2.6 保證封孔質量的措施

16.2.6.1 使用泥漿做沖洗液的鉆孔,應自下而上清洗封閉段孔壁上的泥皮。
16.2.6.2 正確選用有一定強度的架橋材料做隔離塞,并將其牢靠地固定在預定孔深。
16.2.6.3 水泥應用清水攪拌均勻,水灰比應小于 0.5。

16.2.6.4 宜采用泵送、導管和注送器注入水泥漿;水泥漿下端出口位置距隔離塞頂端的距離應小于 0.5m。
16.2.6.5 注漿過程應連續(xù)完成,封閉長度 5m 以內不得提動鉆具;要準確計算替漿的清水用量,替漿水量不得過多或過少。
16.2.6.6 用套管護壁的鉆孔,應先封好套管下部各封閉段再起拔套管。
 
 

17 健康、安全、環(huán)保(HSE)管理

 
 

17.1 健康管理

 
17.1.1 勞動防護
施工部門應按照國家和當?shù)卣膭趧颖Wo法規(guī)和標準,為員工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

17.1.2 醫(yī)療保健

17.1.2.1 醫(yī)療
地質勘查單位應設立醫(yī)務所,配備所需的醫(yī)療設備、器械和藥品,負責疾病診治和急救。單機作業(yè)機臺應備醫(yī)藥箱并依據(jù)施工地域、季節(jié)和作業(yè)特點,配備相應的急救藥品。

17.1.2.2 保健

地質勘查單位應在員工健康檢查、疾病預防、飲食衛(wèi)生等方面建立必要的衛(wèi)生保健制度, 并認真執(zhí)行。

17.1.2.3 公共衛(wèi)生

17.1.2.3.1 注意駐地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時清理垃圾;宿舍內須經消毒,保持干凈整潔,應有防
鼠、防蠅、防蚊措施。
17.1.2.3.2 餐廳、廚房應保持干凈整潔,餐具必須消毒,不得食用不明和變質食物。
17.1.2.3.3 保持個人衛(wèi)生,經常洗澡換衣,防止流行病發(fā)生。
 

17.2 安全管理

 
17.2.1 基本規(guī)定
17.2.1.1 地質勘查單位應按 AQ 2004 的要求,建立、健全保障安全生產的規(guī)章制度,并貫
徹執(zhí)行,且保留安全活動記錄。
17.2.1.2 地質勘查單位應設置專職或兼職安全員,安全員應經過安全培訓,并考核合格。
17.2.1.3 地質勘查單位應對上崗員工進行安全生產職業(yè)培訓,定期進行工地安全大檢查,
消除隱患。開展安全生產和意外救生教育。
17.2.1.4 地質勘查單位應充分關注施工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防止洪水、山火、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人員和財物的損害。
17.2.1.5 鉆探爆破作業(yè),應遵守 GB 6722 的規(guī)定。
17.2.1.6 在林區(qū)、草原、沙漠、荒漠、高原、沼澤等地區(qū)進行鉆探作業(yè)應遵守 AQ 2004 的
相關規(guī)定。
17.2.1.7 若氣溫高達 38℃或低至-30℃以下時,應停止工作,做好防護。
17.2.1.8 上班前和上班時不準喝酒。進入機場工作時,必須穿合體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戴
安全帽。不得赤膊、赤腳或穿拖鞋上崗操作。在塔上工作時,必須系牢安全帶。

17.2.1.9 機場內嚴禁長期存放有毒、有腐蝕的化學藥品。使用時必須按有關規(guī)定戴好防護裝備。在有放射性物質的礦區(qū)工作時,必須按GB 15848 的規(guī)定,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護措施。

17.2.2 鉆探機場安全規(guī)定

17.2.2.1 用電規(guī)定
17.2.2.1.1 動力配電箱與照明配電箱應分別設置。
17.2.2.1.2 每臺鉆機應獨立設置開關箱,實行“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器”。
17.2.2.1.3 移動式配電箱、開關箱應安裝在固定支架上,并有防潮、防雨、防曬措施。
17.2.2.1.4 機場電氣設備應根據(jù)供電系統(tǒng)要求進行保護接零或保護接地。接地電阻應小于
4Ω。
17.2.2.1.5 機場照明應使用防水燈具;照明燈泡應距離塔布表面 300 mm 以上;修理電氣設備時,應切斷電源,并掛警示牌或設專人監(jiān)護。
17.2.2.1.6 鉆探施工用電嚴格遵守 GB 50194 的規(guī)定。
17.2.2.1.7 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應遵守 GB/T 3787 的規(guī)定。

17.2.2.2 防風規(guī)定

氣象預報有大風(指 6 級以上風力)時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
17.2.2.2.1 將塔套卸下,疊好并妥善保存。檢查鉆塔繃繩質量和牢固程度,必要時應加固或更換。
17.2.2.2.2 將立根下入到孔內安全位置,井口牢固夾持并用提引器掛住鉆桿。
17.2.2.2.3 采取壓頂、支護、繩索攔護等方法加固場房。切斷電源,蓋好電機設備。將現(xiàn)
場報表,易損零件,小工具等裝箱保存,嚴密封蓋孔口。

17.2.2.3 防雷電規(guī)定

17.2.2.3.1 鉆塔(井架)要安裝與鉆塔絕緣的避雷針,下引線用絕緣導體。避雷針、下引
線和接地體(極)之間的連接嚴密可靠。
17.2.2.3.2 避雷針接地電阻不得大于 15Ω,接地極埋在實土地層中。
17.2.2.3.3 避雷針與塔頂高度應不小于 1.5m,引下線與塔及繃繩各部空間距離不應小于 1
m,接地極與電機的接地,孔口管及繃繩接地處的距離應大于 3m。

17.2.2.4 防洪防汛規(guī)定

17.2.2.4.1 盡量避開在易滑坡、易崩塌和泥石流發(fā)育的地方施工。
17.2.2.4.2 盡量避開洪水期或避免在可能受洪水侵襲的地方施工。必須施工時,應挖好排
水溝和修筑堤壩。
17.2.2.4.3 在汛期,物資和設備必須存放在洪水位警戒線以上。

17.2.2.5 防寒規(guī)定

17.2.2.5.1 在寒冷季節(jié)施工時,場房必須圍蓋嚴密,并備有取暖設施。
17.2.2.5.2 主供水管路必須用保溫材料包扎埋好。臨時管路除包扎外還必須在低洼處安裝
放水閥門,當停止供水時,放凈管內積水。
17.2.2.5.3 及時清除場房內外的冰、雪,場地周圍應采取防滑措施。
17.2.2.5.4 柴油機,水泵等設備臨時停用時,必須放凈積水,以防凍裂機器。

17.2.2.6 防火規(guī)定

17.2.2.6.1 機場內應備有一定數(shù)量的滅火器和砂箱、鐵鍬等滅火用具,并不準移作它用。
17.2.2.6.2 要除凈場房外周圍的雜草,防火道的寬度應大于 5m。在林區(qū)和草原地區(qū)施工時,
應按當?shù)赜嘘P防火規(guī)定采取預防措施。
17.2.2.6.3 機場內采用明火取暖時,必須離開場房頂、壁板、塔套有適當?shù)陌踩嚯x。爐座必須墊有磚石或隔熱板。
17.2.2.6.4 內燃機的排氣管和取暖火爐的煙囪,要考慮季節(jié)風向,從合適的側面伸出場房

外 0.5m 以上,與場房接觸處要安好隔熱板防火罩。
17.2.2.6.5 要經常注意取暖火爐的燃燒情況,不得使火焰外竄,或用油料助燃。未熄滅的爐灰,不準隨便傾倒。人員撤離現(xiàn)場時必須徹底熄滅火種。
17.2.2.6.6 在塔上工作時禁止吸煙,場房內不準亂丟煙蒂,機場內禁止用明火照明。
17.2.2.6.7 機場內存放的油料和其它易燃品,必須妥善保管,嚴禁煙火靠近。預熱潤滑油
時必須由專人看管。嚴禁用明火直接烘烤柴油機底殼。
17.2.2.6.8 油料著火時,應用滅火器和砂土撲滅,嚴禁用水撲救。電器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然后再去撲救。

17.2.3 施工中的安全規(guī)定

17.2.3.1 鉆進中主要安全規(guī)定
17.2.3.1.1 鉆進中遇有鉆具回轉阻力增加、動力機響聲異常、泵壓增高、蹩泵、提下鉆遇
阻等情況時,應及時停機檢查。機器運轉時,不得進行拆卸和修理。
17.2.3.1.2 各種儀表的性能要完好,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孔內出現(xiàn)的異常。
17.2.3.1.3 擴孔、掃孔阻力過大時,不準強行開車,掃脫落巖心或鉆進不正??锥螘r,必
須由班長或熟練鉆工操作。
17.2.3.1.4 每次開鉆及鉆進中,注意膠管纏繞鉆桿,應設有防纏繞及水龍頭防墜裝置。鉆進中不得用人扶持水龍頭及膠管。

17.2.3.2 升降鉆具時安全規(guī)定

17.2.3.2.1 認真檢查升降機的制動裝置、離合裝置、提引器、游動滑車和擰卸工具,天車
要定期加油和檢查。
17.2.3.2.2 檢查繩卡及鋼絲繩的磨損情況,有斷股必須更換。
17.2.3.2.3 操作升降機要穩(wěn),不得猛剎猛放。同時要防止提引器、游動滑車等碰撞臺板。
升降過程中嚴禁用手摸扶鋼絲繩。
17.2.3.2.4 操作升降機人員應與孔口和塔上人員緊密配合。孔口操作人員必須站在鉆具起落范圍以外。摘掛提引器時不得用手扶提引器底部并應注意防止回繩碰打。推薦使用正反擰不旋轉鋼絲繩。
17.2.3.2.5 抽、插墊叉要防止砸手,跑鉆時嚴禁搶插墊叉。
17.2.3.2.6 提鉆后應立即蓋好孔口蓋。粗徑鉆具處于懸吊狀態(tài)時,不許探視或用手摸管內
巖心。

17.2.3.3 使用擰管機的安全規(guī)定

17.2.3.3.1 使用擰管機時先把鉆桿扶正,不得在螺紋未對正前就開動擰管機。擰管機未停
止轉動以前,不準提升鉆具。
17.2.3.3.2 經常注意離合器手把定位銷是否靈活、可靠。用長扳叉松動過緊的鉆桿時,要切斷擰管機的動力。同時操作人員要站在扳叉回轉范圍以外。
17.2.3.3.3 抽、插墊叉及操縱手把應由同一人操作。
17.2.3.3.4 上、下墊叉要插牢。上墊叉要有防脫裝置,手未離開墊叉前,不得開動擰管機。

17.2.3.4 使用活動工作臺的安全規(guī)定

17.2.3.4.1 必須使用防墜式活動工作臺。使用前要檢查平衡配重是否合適,防墜裝置、制
動裝置和掛繩等是否安全可靠。
17.2.3.4.2 活動工作臺每次只準一人乘坐,上升前要鎖好門,攜帶工具時要放置妥當,離開活動工作臺前要鎖緊制動裝置,在最低位置時應掛好安全鉤。
17.2.3.4.3 不準用活動工作臺運載重物上塔?;顒庸ぷ髋_卸掉平衡繩以后,嚴禁乘坐。嚴禁用升降機提拉活動工作臺。

17.3 環(huán)境保護管理

 
17.3.1 孔位確定后,應對機場周圍的水文地質、植被、地貌、氣候特征、人文環(huán)境、文化古跡進行調查,了解當?shù)赜嘘P部門環(huán)境管理辦法、環(huán)境功能區(qū)劃分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 相應采取必要的措施。
17.3.2 注意保護和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盡量利用已有道路,修路不得堵塞和充填排水通道;
工地要避開或減少占用耕地、農田、林帶。終孔后應恢復占用的農田、耕地和植被。
17.3.3 注意現(xiàn)場三廢處理,在工地低矮處修建廢液池,將工地機械廢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廢液、生活廢水、淘汰泥漿經引水溝渠(坡度不小于 3%)流入廢液池,然后用石膏、石灰或水泥固化處理,終孔后不能排放的廢液亦應固化處理。
17.3.4 在河湖或居民區(qū)附近禁止使用鐵鉻木素磺酸鹽、紅礬等污染環(huán)境化學處理劑,被巖
屑、泥漿、油料污染的土地,應妥善置換或復原。
17.3.5 設備安裝牢靠,減少噪聲。噪聲等效聲級超過 70dBA 時,須采取減噪措施。
17.3.6 保護好工作及生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破壞綠化植被,不獵殺野生動物。
 
 

18 生產管理

 
 

18.1 施工管理基本規(guī)定

 
18.1.1 鉆孔施工前,由設計和施工部門共同編寫“鉆孔地質技術設計書”、“鉆孔定位和機械安裝通知書”,下達到機臺、安裝隊執(zhí)行。
18.1.2 要嚴格按照第四章鉆探工程施工設計要求,精心組織實施與管理。
18.1.3 見礦前由設計部門填寫“鉆孔見礦預告通知書”,下達到機臺執(zhí)行。
18.1.4 礦心未達到要求需補采礦心時,由設計、施工部門填寫“補采礦心通知書”,下達到
機臺執(zhí)行。
18.1.5 改變鉆孔設計由設計部門填寫“鉆孔地質技術設計變更通知書”,下達到機臺執(zhí)行。
18.1.6 單孔終孔前 1~3 天由設計、施工部門編寫“鉆孔終孔通知書”、“鉆孔封孔設計和封
孔記錄表”,下達到機臺執(zhí)行。
18.1.7 礦區(qū)鉆探工程竣工后,由地質勘查單位參見附件 B(資料性附錄)的要求,負責編寫“礦區(qū)鉆探工程施工技術報告”,總結生產技術經驗,評價技術經濟效果,數(shù)據(jù)要真實、準確,應附表格和圖件。
 

18.2 管理制度

 
18.2.1 設備安裝質量驗收制
18.2.1.1 鉆探設備安裝完畢,應經過由地質、測量、探礦、安全技術、機械、安裝、機場
等方面人員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安裝質量逐項驗收,驗收合格后,填寫“鉆孔開孔檢查驗收單”后方可開鉆。
18.2.1.2 安裝質量不合要求,不得開鉆,應指定專人負責返工。

18.2.2 班前、班后會制

18.2.2.1 班前會。提前到現(xiàn)場了解上班生產情況后,根據(jù)上一班的情況進行三定:定生產

任務、定技術措施、定安全生產措施。
18.2.2.2 班后會。交班后進行三查:查任務完成情況、查技術措施及崗位責任制執(zhí)行情況、查安全及操作規(guī)程等執(zhí)行情況,并總結本班工作。

18.2.3 機場崗位責任制

崗位分工應根據(jù)機臺所采用的鉆進方法、鉆機、動力機類型等而定。除機長崗和材料員崗以外,現(xiàn)場一般實行四崗制:班長崗、記錄員崗、動力機崗、水泵泥漿崗。千米以上(包括千米)的鉆機可分設泥漿崗,采用五崗制。崗位設置由地勘單位根據(jù)工程規(guī)模、采用設備等情況自行制定。

18.2.3.1 機長崗位職責

a) 機長負責全機的生產、技術、管理和環(huán)保等項工作;
b) 負責機場的所有設備、儀器、工具、器材以及工程質量、生產安全等,并經常檢查督促各崗工作;
c) 組織全機人員制定具體措施,保質、保量、節(jié)約、安全地完成生產任務;
d) 模范地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督促全機人員貫徹執(zhí)行;對好人好事和違章作業(yè)者, 應分別給予表揚和批評;
e) 組織全機人員的技術業(yè)務學習和思想教育,并負責對新工人進行健康、安全、環(huán)保培訓教育;
f) 做到十到現(xiàn)場:機臺自行安裝、開孔、終孔、封孔、巖礦心難采和質量達不到要求或補取礦心、檢修設備、處理復雜事故、起下套管、試驗新方法新機具以及發(fā)生人身事故或排除不安全因素時,都應親臨現(xiàn)場指揮;
g) 參與鉆孔開孔安裝質量驗收和鉆孔終孔質量驗收;
h) 填寫有關報表(“重大鉆探事故報告表”、“最終孔內遺留物登記表”、“鉆探技術經濟指標綜合表”);
i) 配合有關部門對鉆工進行技術教育和考核。對鉆工的使用、轉正、晉級等有權提出建議;
j) 關心工人生活。

18.2.3.2 材料員崗位職責

a) 搞好機場經濟核算,做到用料有計劃,消耗有定額,領料有記錄,月月有核算,并定期公布成本情況;
b) 負責機場各種油料、材料、工具、管材、鉆頭、磨料等的計劃編制,領退和送修;
c) 會同各班有關崗位,搞好現(xiàn)場各種材料、工具、管材的存放與保管。

18.2.3.3 班長崗位職責

a) 負責本班生產技術和考勤工作。副班長負責當班安全、協(xié)助班長工作;在班長和鉆工輪休時頂崗;
b) 主持班前班后會,組織按崗位交接班;
c) 督促本班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及時制止違章作業(yè),指導鉆工安全操作;
d) 掌握孔內情況,組織好本班生產;負責本班質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并報告機長;
e) 在復雜地層鉆進、采取礦心、孔內不正常及處理孔內事故或下套管時都應親自操作, 特殊情況下可指定熟練鉆工代替;
f) 本班為下班打好基礎,白班為夜班生產做好準備,創(chuàng)造條件;
g) 及時(或通知有關人員)測量鉆孔彎曲度、校正孔深、審核班報表等;
h) 定期主持召開班務會議;
i) 出事故時負責填寫“孔內事故登記表”。

18.2.3.4 記錄員崗位職責


a) 及時、準確、直實、清晰地填寫本班各種原始報表,妥善保管;
b) 負責巖礦心的整理,防止混亂、丟失;
c) 配備鉆具、丈量和計算機上余尺;負責簡易水文觀測和校正孔深;
d) 保管金剛石鉆頭、擴孔器,填寫金剛石鉆頭(擴孔器)鉆進記錄表;
e) 管理機場工具(包括打撈工具)、管材、鉆頭、磨料、量具等;
f) 負責鉆塔、活動工作臺、天車、水龍頭的維護保養(yǎng)。

18.2.3.5 水泵泥漿崗位職責

a) 負責泥漿泵、泥漿攪拌機、泥漿凈化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保養(yǎng),更換易損零件,保證其正常運轉;參加現(xiàn)場檢修,保管泥漿泵專用工具及配件;
b) 負責沖洗液的配制、維護及性能調整,定時測定沖洗液的性能,及時清理循環(huán)槽、沉淀箱,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防止泥漿污染;
c) 負責泥漿儀器、黏土粉、潤滑劑及化學處理劑、堵漏材料的保管與使用;
d) 寒冷季節(jié)施工,較長時間停工時,負責放凈泵體和管路中的沖洗液;
e) 負責機場前部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冬季生火取暖。

18.2.3.6 鉆機、動力崗位職責

a) 負責鉆機、柴油機(電動機)、擰管機或及照明發(fā)電機的使用和維護保養(yǎng);
b) 正確使用鉆機、柴油機或電動機,嚴禁超負荷和帶病運轉;檢查和排除一般故障, 參加現(xiàn)場小修;
c) 按機械維護操作規(guī)程和有關規(guī)定進行班保養(yǎng),并協(xié)助機修人員做好周、月的設備保養(yǎng);
d) 負責鉆機、柴油機或電動機的配件、電器材料、所用油料、專用工具及防火用具的保管與使用;
e) 保證照明發(fā)電機的正常運轉,負責機場內照明及照明線路的安全;
f) 負責機場后部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18.2.4 交接班制

18.2.4.1 為使班與班之間互通情況,密切配合,達到均衡生產,應按崗位分工進行對口交
接。
18.2.4.2 交接班應認真負責,做到交清、接清;設備運轉情況、鉆具、鉆桿、孔深、孔內情況及原始記錄交接清楚。
18.2.4.3 交班應情況真實,接班要及時認真,凡因交班不清發(fā)生問題時,均由交班者負責。接班后發(fā)生的問題應由當班者負責。

18.2.5 終孔質量檢查驗收制

18.2.5.1 鉆孔終孔后由設計和施工部門組成質量驗收委員會或小組,及時對鉆孔進行評價
驗收。
18.2.5.2 鉆孔質量驗收標準的依據(jù)是地質設計或合同指標。
18.2.5.3 驗收時應填寫“鉆孔質量驗收報告”。

18.2.6 機務會議制

由機長召集班長、副班長、材料員參加,一般每旬一次,主要是總結生產、質量、安全情況,提出問題,討論解決辦法,布置下一旬生產任務,制定保證完成任務的主要措施,協(xié)調三個班的生產。

18.2.7 班務會議制

每周一次,總結本班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保證完成任務的具體措施。

19 鉆探施工技術檔案

 
 

19.1 建立鉆探施工技術檔案的基本要求

 
19.1.1 鉆探工程竣工后,應對生產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等技術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由鉆探工程管理部門建立鉆探施工技術檔案并按規(guī)定保管。
19.1.2 鉆探施工技術檔案應以礦區(qū)或工作項目為單位立檔,非連續(xù)工作的地區(qū)應按工作階段立檔。
19.1.3 鉆探施工技術檔案應保持完整、準確、系統(tǒng)和安全。
19.1.4 立檔要求:
a) 平時應注意原始資料和素材的積累和保存;
b) 技術文件材料要選用優(yōu)質紙,并應裝訂成冊;
c) 封面要有檔案編號、施工起止日期、立卷人和審查人姓名以及歸檔日期;
d) 存檔單位應建立檔案總賬和明細表;
e) 嚴禁涂改和偽造原始記錄;
f)有條件的單位應建立電子文檔。
 

19.2 鉆探工程技術檔案基本內容

 
19.2.1 工作地區(qū)(礦區(qū)技術文件
a) 地質設計;
b) 合同書;
c) 礦區(qū)施工技術設計;
d) 補充設計;
e) 施工作業(yè)計劃;
f) 施工技術總結、竣工報告;
g) 科學技術試驗及專題研究成果; h)科技信息資料。

19.2.2 鉆孔技術文件

a) 鉆孔地質設計及施工技術設計書;
b) 鉆孔定位和機械安裝通知書;
c) 鉆孔開孔檢查驗收單;
d) 鉆孔見礦預告通知書;
e) 鉆孔地質技術設計變更通知書;
f) 補采礦心通知書;
g) 鉆孔彎曲度測量記錄表;
h) 孔內事故登記表;
i) 重大鉆探事故報告表;
j) 鉆孔終孔通知書;
k) 鉆孔封孔設計和封孔記錄表;
l) 最終孔內遺留物登記表;
m) 鉆孔質量驗收報告;

n) 巖礦心驗收單;
o) 原始記錄報表移交清單;
p) 鉆探技術經濟指標綜合表。

19.2.3 表報及技術統(tǒng)計資料

a) 年、月生產統(tǒng)計報表(工作量、臺月數(shù)、臺月效率、時間利用率、完工鉆孔數(shù)、驗收鉆孔數(shù)、報廢鉆孔數(shù)、平均小時效率、單位成本等);
b) 巖石分類統(tǒng)計表;
c) 工程質量統(tǒng)計表;
d) 金剛石鉆頭、擴孔器使用情況統(tǒng)計表;
e) 主要材料消耗統(tǒng)計表;
f) 成本核算情況統(tǒng)計表。

 

附錄 A

 
(資料性附錄)
 
沖洗液化學處理劑、性能測試程序和配漿基本計算
 
 

A.1 沖洗液化學處理劑

 
A.1.1 無機處理劑
a) 碳酸鈉(純堿)—鈣膨潤土改型劑和堿度(pH 值)控制劑;
b) 氫氧化鈉(燒堿)—堿度控制劑;
c) 鈣鹽,包括氫氧化鈣(石灰)、石膏、氯化鈣—無機絮凝劑、泥頁巖抑制劑、水泥速凝劑;
d) 氯化鈉(食鹽)—無機絮凝劑、泥頁巖抑制劑、水泥早強劑;
e) 鉀鹽,包括氫氧化鉀、氯化鉀和碳酸鉀—頁巖抑制劑;
f) 硅酸鈉(水玻璃、泡花堿)—頁巖抑制劑;
g) 酸式焦磷酸鈉(Na2H2P2O7)和六偏磷酸鈉(NaPO3)6—無機分散劑。

A.1.2 降濾失劑

A.1.2.1 腐植酸類
主要有煤堿劑(腐植酸鈉)、鉻腐植酸、硝基腐植酸鈉。該類產品兼有稀釋作用。

A.1.2.2 纖維素類

主要指鈉羧甲基纖維素(CMC),有低黏、中黏及高黏三種產品。高黏度(HV—CMC):1000mPa·s~2000mPa·s;
中黏度(MV—CMC):500mPa·s~1000mPa·s;低黏度(LV—CMC):100mPa·s~500mPa·s。
鈉羧甲基纖維素還具有增粘作用,抗鹽能力強。

A.1.2.3 聚合物類

a) 水解聚丙烯腈類:包括水解聚丙烯腈鈉(或鈉鹽)以及鈣鹽和銨鹽。抗溫可達 200
℃以上;
b) 聚陰離子纖維素(PAC)系列產品有:PAC141、PAC142、PAC143;
c) 聚丙烯酸鹽SK 系列,為丙烯酸鹽的多元共聚物。產品有 SK-1、SK-2、SK-3。

A.1.2.4 淀粉類

a) 膠化淀粉:降失水、不增粘;使用時要求提高漿液的 pH 值,或加防腐劑;
b) 羧甲基淀粉:降失水,增粘,對動切力影響大,有利于攜帶巖屑;
c) 羥丙基淀粉:為非離子型高分子材料,對高價陽離子不敏感。

A.1.2.5 樹脂類

磺甲基酚醛樹脂(SMP-1、SMP-2)。耐高溫,抗鹽鈣能力較強。

A.1.3 降黏劑

又稱解絮凝劑或稀釋劑,分為分散型稀釋劑和聚合物型稀釋劑。

a) 單寧類 :主要有單寧酸鈉、栲膠堿液、磺甲基單寧、磺甲基栲膠、磺甲基單寧鉻、無鉻磺甲基栲膠木素等;
b) 木素類:常使用鐵鉻木質素磺酸鹽(鐵鉻鹽,F(xiàn)CLS)、無鉻磺化木質素等;鐵鉻鹽具良好稀釋效果,應在較高 pH 值(>11~12)下使用,對環(huán)境有一定影響;
c) 聚合物類:主要是分子量較低(<10 萬)的丙烯酰胺或丙烯酸類聚合物,屬非分散型降黏劑;常用產品有兩性離子聚合物稀釋劑 XY—27、X40、XB40 等;
d) 腐植酸類:具有較好的稀釋作用,如腐植酸鈉、腐植酸鉀、磺化褐煤(SMC)等。

A.1.4 增黏劑

a) 生物聚合物:增黏、降失水效果顯著;
b) 纖維素類:羧甲基纖維素(CMC)、羥乙基纖維素(HEC)、聚陰離子纖維素(PAC);
c) 聚合物類增黏劑:具有良好的增黏作用,常用的有 80A51、PAC141。

A.1.5 抑制劑

a) 瀝青類:包括氧化瀝青、磺化瀝青、改性瀝青;
b) 鉀鹽腐植酸類:主要產品有腐植酸鉀、硝基腐植酸鉀、磺化腐植酸鉀、有機硅腐植酸鉀等,其中腐植酸鉀應用廣泛;
c) 聚合物抑制劑:包括聚丙烯酸鉀、水解聚丙烯腈鉀(K—PAN)、環(huán)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銨(NW—1,俗稱:小陽離子);
d) 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大陽離子):具有較強的抑制巖屑分散能力和絮凝作用。

A.1.6 絮凝劑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分子量 300 萬~600 萬,水解度 30%左右)為選擇性絮凝劑, 非水解聚丙烯酰胺(PAM,水解度不大于 5%,分子量 800 萬以上)為全絮凝劑。

A.1.7 潤滑劑

A.1.7.1 惰性固體潤滑劑
主要產品:塑料小球、石墨、玻璃微珠等。

A.1.7.2 液體類潤滑劑

a) 陰離子潤滑劑:皂化溶解油、硫酸化蓖麻油(太古油)、癸二酸鈉皂等;
b) 非離子潤滑劑:如平平加、司盤等;
c) 復合潤滑劑:如Z761 減阻劑、DR 鉆探潤滑劑、RH 系列潤滑劑等。

A.1.8 堵漏劑

A.1.8.1 惰性堵漏材料
a) 顆粒狀材料如核桃殼、橡膠粒、石灰石等,起“架橋”作用,稱“架橋劑”;
b) 纖維狀材料如鋸末、紙纖維、花生殼、棉籽殼、皮革粉、玉米芯、石棉粉等,在堵漏漿液中起懸浮作用,又稱“懸浮拉筋劑”;
c) 片狀材料如云母、蛭石、稻殼等,起填塞作用,又稱“填塞劑”;
d) 復合堵漏材料,將上述三類材料以合理的比例和級配復合使用,以提高使用效果。顆粒狀、片狀、纖維狀堵漏材料之比一般為 5:2:1。產品有:HD 橋堵劑、暫堵 915、暫堵 917 等。

A.1.8.2 隨鉆堵漏劑

又稱單向壓力封閉劑。
a) 液體套管屏蔽劑。以落地棉、次棉花等為原料,酸化形成的產品;
b) 防塌型隨鉆堵漏劑 GPC、PSC—1 和 801 堵漏劑等。原料為天然植物膠或其改性產品。

A.1.8.3 高失水堵漏劑

由架橋材料、軟質纖維及助濾劑等復合而成。主要產品:狄塞爾(DSL)堵劑、DTR 堵劑、PCC 暫堵劑等。

A.1.9 加重劑

a) 重晶石粉,即 BaSO 。密度≥4.2g/cm3,200 目篩余≤3.0%;
b) 石灰石粉:主要成分為 CaCO ,密度 2.7g/cm3~2.9g/cm3。

A.1.10 泡沫劑與消泡劑

a) 泡沫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ABS)、烷基磺酸鈉(AS)、DF—1 型泡沫劑;
b) 消泡劑:硬脂酸鋁類(DF—4)、有機硅類(DX)、甘油聚醚類。
 

A.2 沖洗液主要性能測試

 
A.2.1 密度測量
使用比重秤(密度計)測量。量程 0.9g/cm3~2.3g/cm3,精度±0.01g/cm3。淡水密度為1.0g/cm3,是現(xiàn)場標定儀器的標準液。測量時量杯和砝碼兩端應保持水平(氣泡在中心)后再讀數(shù)。

A.2.2 黏度測量

A.2.2.1 漏斗黏度
分馬氏漏斗和蘇氏漏斗,后者為老式,但現(xiàn)場使用較多。
a) 馬氏漏斗錐體頂部內徑為φ152mm,長度為 305mm。漏斗的出水管長 50.8mm,內徑為φ4.7mm。漏斗內至篩網下端的容量為 1500cm3 。標定時,向漏斗中注入 1500cm3 溫度為 20℃的清水,流出 946cm3,清水流出的時間應為(26±0.5)s。
測量時用手指堵住漏斗出水管的下口,通過篩網倒入沖洗液,使液面達到篩網底部。移開手指使沖洗液流出,秒表同時記時。記錄從漏斗中流出 946cm3 沖洗液的秒數(shù),作為馬氏漏斗黏度。
b) 蘇氏漏斗錐體容量為 700cm3, 標定時注滿清水后流出 500cm3 的時間為(15±0.5) s。測量程序與馬氏漏斗相同。

A.2.2.2 旋轉黏度計

用六速旋轉式黏度計測量 600、300、200、100、6、3r/min 的讀數(shù)相應為q600 、q300 、
q200 、q100 、q6 、q3 。然后計算流變參數(shù)和性能指標。
 

a) 視黏度
AV = 0.5q600 ,
mPa × s

 
b) 賓漢模式流變參數(shù)(適用于分散性泥漿) 賓漢塑性黏度

PV = q600 - q300 ,mPa × s
…………………………(A1)

 

賓漢動切力(結構黏度) YP = 2q300 - q600 ,
1b /100 ft 2

 
YP = (2q300  - q600 )/ 2 ,Pa (A2)
C)卡森模式流變參數(shù)(適應所有沖洗液)
卡森黏度,又稱極限高剪黏度h¥ ,剪率為∞時的黏度, mPa × s 。

h 1/ 2 = 0.03779(q 1/ 2 - q 1/ 2 )
,(mPa × S )1/ 2 (A3)

卡森屈服值或卡森動切力,
t 1/ 2  = 0.4775(6q 1/ 2  - q 1/ 2 ) (Pa)1/ 2
d)冪律模式流變參數(shù)(適合高聚物沖洗液)

 
……………………(A4)

 
低剪區(qū)的冪指數(shù)中剪區(qū)的冪指數(shù)
n1  = 0.5 lg(q300  / q3 )
n2  = 3.32 lg(q600  / q300 )

……………………………(A5)
 
…………………………(A6)

低剪區(qū)稠度系數(shù)
k1 = 0.511q

300
/ 511n1  ,
Pa × sn
……………………(A7)

 

中剪區(qū)稠度系數(shù)
k   = 0.511q / 511n2  ,
Pa × sn
……………………(A8)

 
e) 靜切力 旋轉黏度計 3r/min 時的最大讀數(shù)q3max / 2 ,Pa。IG(初切)為高速攪拌后
靜止 10s 測定,10G(終切)為再次高速攪拌后靜止 10 min 的讀數(shù)。

A.2.3 失水量測量

用氣壓式(打氣筒)加壓失水量儀測量,壓差 690kPa,室溫 20℃~25℃,用一層慢速濾紙置于 350ml 容量的泥漿杯內,倒入待測漿液,打氣加壓至 690kPa 后,收集濾紙下流出的濾液,將量筒內收集 7.5min 的濾液倒掉,繼續(xù)收集至 30min,量筒內的濾液量乘以 2 的結果作為“失水量”指標。實際失水量(FL)為 30min 與 7.5min 的濾液之差的兩倍。即

FL = 2(q30  - q7.5 )
………………………………(A9)

 
式中:
q30 、q7.5 分別為 30min 和 7.5min 的濾液量,ml。

A.2.4 pH 值測定

沖洗液的 pH 值表示其酸堿度。廣范試紙測定時,將試紙輕貼在液面上潤濕,隨即快速與比色表對比,讀取相近的 pH 值。

A.2.5 含砂量測定

含砂量儀包括直徑為φ63.5 mm 的 200 目篩筒和 1 個錐形漏斗,篩筒可以嵌在它的上方, 另有一個帶刻度的玻璃錐形量筒。測定時將沖洗液樣品倒入帶刻度的玻璃錐形量筒至下刻度線,再倒入清水至上刻度線。用拇指堵住量筒口,用力搖動。將混合物過 200 目篩筒,用清水沖洗篩網上殘留的砂,將篩網上的砂倒入帶刻度的量筒。讀取沉在帶刻度量筒中的砂粒的體積百分數(shù),即為沖洗液的含砂量。

A.2.6 抑制性測定

相對膨脹率(或相對膨脹降低率)用頁巖膨脹儀測定;巖屑回收率(巖屑回收提高率) 用巖屑回收量來測定。

A.2.7 潤滑性測定

潤滑性包括泥餅的粘附性能和漿液的潤滑性能。泥餅的粘附性能由粘附系數(shù)測定儀測定,漿液的潤滑性能由極壓潤滑儀測定,分別用粘附系數(shù)和摩阻系數(shù)表示。
 

A.3 現(xiàn)場配漿、維護的基本計算

 
A.3.1 配漿時所需黏土量計算

 
 
 
式中:
W  = V1r2 (r1  - r3 )
r2 - r3

……………………………(A10)

W —所需黏土重量,t;
V —所需配制的泥漿體積,m3;
 
r —所需配制的泥漿密度,g/cm3 ;
 
r  —黏土的密度( r  為 2.2g/cm3—2.3g/cm3,簡化為 2.0g/cm3);
 

r3 —水的密度, r3
= 1.0g/cm3

 

公式簡化后得所需黏土重量:

W  = 2V1 (r1  - 1)

 
………………………………(A11)

 
即所需黏土用量為要求配漿的密度減去 1 乘以 2,再乘所需配制的泥漿體積。

A.3.2 加水稀釋計算

地層造漿,泥漿過稠,加處理劑前需要加水稀釋處理。加水量計算公式:

VV0 (r1  - r2 )


…………………………(A12)


 
 
式中:
V —所需的加水量,m3;
r2 - 1

 
V —原漿總體積,m3;
 
r —原漿密度,g/cm3;
 
r -加水稀釋后密度,g/cm3。

A.3.3 加重計算


 
 
 
式中:
W —加重劑重量,t;
W  = V0 r3 (r2  - r1 )
r3 - r2

…………………………(A13)

V —循環(huán)系統(tǒng)泥漿總體積,m3;
 
r1 —原漿密度,g/cm3;
r2 -加重后泥漿密度,g/cm3;
r3 -加重劑密度(重晶石 r3 =4.2,石灰石 r3 =2.7),g/cm3。

 
 
 

附錄 B

 
(資料性附錄)
 
礦區(qū)鉆探工程施工技術報告編寫提綱
 
 
B.1 前言
 
 
B.2 礦區(qū)概述
 
B.2.1 礦區(qū)交通位置及地理概況
B.2.2 礦區(qū)地質概況
B.2.3 礦區(qū)鉆探施工技術條件
 
B.3 主要鉆探設備配套及現(xiàn)場布置
 
 
B.4 鉆探工藝方法
 
B.4.1 鉆孔結構
B.4.2 巖石鉆進特性
B.4.3 鉆進方法
B.4.3.1 分層鉆進技術
B.4.3.2 取心技術
B.4.3.3 鉆頭的使用
B.4.3.4 鉆進技術參數(shù)
B.4.4 沖洗液
 
B.5 護壁與堵漏
 
B.5.1 套管護孔
B.5.2 堵漏方法
 
B.6 鉆探工程質量及保證措施
 
B.6.1 工程質量指標
B.6.2 質量評述

B.6.3 保證質量措施
 
B.7 科學試驗與技術創(chuàng)新
 
B.7.1 新技術、新方法的試驗與推廣
B.7.2 技術攻關、技術開發(fā)、技術改造
 
B.8 生產組織及生產技術管理
 
B.8.1 生產組織形式
B.8.2 生產管理制度
B.8.3 技術管理
B.8.4 技術培訓
B.8.5 安全技術工作
B.8.6 機臺文化建設
 
B.9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完成情況
 
B.9.1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B.9.2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B.9.3 礦區(qū)生產記錄
 
 

——————————————————————